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获得极大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当前,中小企业碰到了很大的融资难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余波未尽、多种不利因素交互影响的形势下,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需要深入分析其深层原因,适时调整中小企业融资战略。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主要表现及深层原因
享受不到公平的融资待遇。目前,金融机构在贷款时偏好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排斥急需发展资金、多带有民营企业属性的中小企业,导致中小企业在金融资源的分享中受到“歧视”,融资环境较为严峻。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金融机构在贷款时排斥中小企业无疑是理性选择。因为中小企业信贷调查的成本远高于财务信息披露完善的大型企业,贷款给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既能节省成本又能规避风险。中小企业享受不到公平的融资待遇还与一些地方政府抓大放小、忽视中小企业有关。一些地方政府考虑到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在本地区的重要作用和重大影响,往往对其在财政金融上给予大力支持,形成锦上添花的局面。相反,中小企业虽然急需资金,但由于作用和影响相对有限,反而容易受到忽视。
缺乏吸引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都处于初创期,对它们来说资金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如果资金不足,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实现产业化。从西方国家企业成长史看,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一般固定资产较少,不足以作为贷款抵押,获得资金主要是依靠质押关键技术等无形资产。但在我国,中小企业的无形资产非常薄弱,难以吸引银行和担保公司。究其深层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位于价值链低端,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这些企业技术含量不高,发展方式粗放,缺乏核心竞争力,易受外部冲击,自然得不到金融机构的青睐。
融资方式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不断完善,除了债权融资,公开上市、接受风险投资等股权融资方式越来越丰富,融资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还是银行贷款。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比较单一有多种原因,其中融资观念尚未根本转变是重要方面。尤其是一些家族式管理的中小企业出于对企业控制权的考虑,往往不愿接受风险投资等股权融资方式。
从四个方面入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加快建立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全国性银行获得较快发展,而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较慢,这不利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服务。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兴起了由地方政府出资建立的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社区中小银行、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也得到大力支持,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兴途径。新形势下,应加快建立这些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
大力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未能占据技术、市场等的高端,在市场控制和话语权方面都比较被动,资金链条总是处于动荡中。根据麦克米伦融资缺欠理论,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具有长期性。填补融资缺口最有效的手段不是来自金融部门,而是中小企业自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之后,就能解除低端锁定的现状,资金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
着力构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是一种针对中小企业集群的综合服务模式。一方面,它为中小企业提供从民间金融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为中小企业与银行、担保公司、风险投资者等牵线搭桥。另一方面,它通过向企业提供共性技术,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节省资金。
切实促进中小企业转变融资观念。引导中小企业管理者从战略高度认识现代融资方式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企业远期的现金流来权衡企业发展的融资战略,而不是以主观偏好来决定是否接受风险投资等股权融资方式。而要切实转变融资观念,又有赖于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