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沙岗游记

2013年03月14日 来源: 本站原创 作者: 韩小宁 浏览: 我要评论 字号:

实现采掘机械化生产,最大限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确保人员安全生产,这是我们每个煤矿工人追求的目标。自从红沙岗煤矿投入生产以来,我就一直期待着能够有机会亲自去看看,感受一下现代化矿井的气息。机会来了,201338日、9日,贺兰山焦煤有限公司一行十八人在党支部副书记刘尚鸿的带领下,对红沙岗矿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参观学习,我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

38日早晨七点从左旗出发,途径诺尔公、孟根、阿拉腾敖包、雅布赖,一路皆是茫茫戈壁滩,下午三点到达民勤实业公司。除了感慨茫茫戈壁的广阔无垠,同时又为太西人“扎根大漠终不悔,立足戈壁创伟业”的奉献精神感到骄傲与自豪。

三点三十分在红一矿机电副矿长佟保勤的带领下,我们井下观摩小组共九人前往红一矿井下进行参观学习。临入井时,同行的同事忘了佩戴人员定位器,在检身人员的督促下又返回充灯室佩戴定位仪,这足见红一矿管理上的严谨与负责。

虽不是第一次坐罐笼下井,但还是有着些许的期待与激动,脑海中一遍遍的浮现我曾经工作过的煤矿与我想象中的现代化矿井的区别。罐笼下行过程中佟矿告诉我们,按照设计罐笼下行速度可以达到八米每秒,但考虑到下行过程中人们会有不舒适的感觉,所以把下行速度规定为不得超过四米每秒,虽然耽误点时间,但可以使工人们入井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是多么人性化的规定呀!承载我们的罐笼缓缓的降落到了井底,踏出罐笼,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巷道,井下调度室整齐的座椅,墙面雪白的瓷砖,大巷内吊挂整齐的管线,硬化后整洁的井底车场,让我感到强烈的震撼,太漂亮了!佟矿带领我们首先参观排水硐室,硐室内一台台开关排列整齐,管线吊挂有序,在佟矿的讲解过程中我偷偷地用手套擦了一下开关,手套洁白依旧。

穿过运输大巷、运输上山,我们来到了730工作面,工作面已采完,正在搬家,很可惜我没能看见采煤机,但一排排巨大液压支柱正在等待拆除。佟矿告诉我们,工作面长180米,正常情况下每班采煤机可以跑5个来回,我大致算了一下,那就是两千吨煤呀,回到地面后杨总讲去年日生产记录为8000吨。佟矿介绍红一矿设计生产能力240万吨/年,一井一面产量高,系统简单,这不正是现代化矿井的基本要求吗?遗憾的是我们没能看到采煤机轰隆隆的割煤、刮板机哗哗运煤的壮观景象。

进入正在安装的下一采煤工作面,巷道采用半圆形工字钢支护,由于煤层埋藏较深,地压还是比较大,据佟矿介绍:巷道从掘进结束至安装中间要进行一次起底。现场工人师傅们正在安装综采面,煤壁切割的很整齐,煤层厚约1.6m,中有夹矸,采煤机在切割后顶板会有一层油页岩随之脱落混入煤中,这样不但增加了煤中的灰分,无形中也降低了煤的品质,因此公司领导与技术人员正在研究怎样改进采煤工艺,从而提高煤的品质,并且想方设法的开发、研究油页岩的利用。

参观结束后在返回途中,不断有下班工人从我们身旁经过,每一位工人见到我们都是一句温馨的问候:“领导辛苦了!”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心中窜出了一丝丝的愧疚,我们只是在有限的三个半小时里观摩学习,可我们的工人每天在井下工作八个小时,一句“辛苦了”这话为什么不是我们来对他们讲呢?

晚餐时,听红沙岗的同事们讲,由于交通不便,桌上的菜均出自我们基地的蔬菜大棚,羊肉来自我们的养殖中心,这样既解决了职工日常生活问题,同时矿井下排出的废水又能够循环利用,公司正在准备兴建一个日处理6000吨废水的污水处理厂,满足饮用、浇灌使用,届时井下废水将全部循环利用。

39日吃完早饭,在杨总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正在兴建的红沙岗镇,一排排楼房拔地而起,商住楼、居民楼、办公楼相拥而立,虽然暂时还比较荒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就会繁荣起来,届时红沙岗的职工将不再孤单,出行购物也会方便许多。

返程途中,车辆依旧行驶在茫茫戈壁上,我心中思绪万千: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最大程度降低采掘工人劳动强度,对我们来说确实已经不是梦想!有了这样一群勇于奉献,敢于拼搏的太西人,我们将在民勤的热土上继续描绘属于我们太西煤的美好明天!

 

 

    红沙岗一矿:干净整洁的巷道,吊挂整齐的管线,上方橘黄色的是隔爆水袋,下方(左)为皮带输送机(右)为检修轨道。    

 

Loading

一般信息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