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通知公告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第二部分)

2021年02月19日 来源: 兴泰煤化公司 浏览: 2225 我要评论 字号:

 

应急预案编号:TXMXTMH-HJYJYA-2021-01

应急预案版本号:2021-01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第二部分)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二一年一月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发布令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使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减少事故损失,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特编制了《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该预案是公司实施应急救援的规范性文件,用于指导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救援行动。

本预案由《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附件、附图组成。公司管理人员及员工应熟悉本预案内容,搞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落实好应急救援物资准备,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能迅速、有效得控制所发生的事故及其可能引发的各类衍生、次生事故,确保事故发生后各项应急救援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环境污染。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签发人:

(单位盖章)

 批准日期: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二一年一月


 

  .... I

1 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1.3适用范围... 3

1.4事件分级... 3

1.5工作原则... 5

1.6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6

2 基本情况... 8

2.1项目概况... 8

2.2周边自然环境状况... 25

2.3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27

3环境风险源分析与突发环境事件分析... 29

3.1环境风险源分析... 29

3.2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37

3.3环境影响... 38

4 环境保护目标... 40

4.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40

4.2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保护目标... 40

5 组织机构和职责... 41

5.1应急组织体系... 41

5.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2

5.3外部救援机构... 49

6预防与预警... 50

6.1危险源监控... 50

6.2预防与应急准备... 56

6.3监测和预警... 56

7 应急响应... 60

7.1响应流程... 60

7.2分级响应... 61

7.3应急处置措施... 63

7.4人员撤离... 66

7.5应急准备... 66

7.6现场处置... 66

7.7信息上报... 71

7.8信息发布... 73

8应急监测... 74

8.1应急监测方案的确定... 74

8.2水环境污染事故监测... 74

8.3大气环境污染事故监测... 75

8.4主要污染物现场以及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 76

8.5仪器与药剂... 76

8.6应急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 76

8.7应急监测报告内容... 77

8.8应急监测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78

9安全防护... 79

9.1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79

9.2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79

10应急状态解除... 80

10.1应急状态解除条件... 80

10.2应急状态解除程序... 80

10.3应急状态解除后的行动... 80

11善后处置... 82

11.1污染物处理... 82

11.2事件后果影响消除... 82

11.3生产秩序恢复... 82

11.4善后赔偿... 82

11.5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 83

12应急保障... 84

12.1人力资源保障... 84

12.2物资保障... 84

12.3医疗卫生保障... 84

12.4交通运输保障... 84

12.5治安维护... 84

11.6通讯保障... 84

12.7科技保障... 85

12.8其他保障... 85

13预案管理... 86

13.1预案培训... 86

13.2预案演练... 87

13.3预案修订... 89

13.4预案备案... 90

14附则... 91

14.1预案的签署和解释... 91

14.2预案的实施... 91

15 附件和附图... 92

附件1:应急处置程序流程图.... 93

附件2:应急救援通讯录.... 94

附件3: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96

附件4:环评批复.... 98

附件5:应急预案启动令.... 105

附件6:应急预案终止令.... 106

附件7:应急处置卡.... 107

附表1: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 112

附表2: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快报表.... 113

附表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习记录表.... 114

附表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习考核表.... 116

附表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变更记录表.... 117

附图1:项目位置图.... 118

附图2: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总平面图及疏散图.... 119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进一步健全公司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提高公司环境保护方面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迅速有效地处理突发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原因造成的局部或区域环境污染事件,指导和规范突发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公司编制完成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作为公司事故状态下环境污染应急防范措施的实施依据,切实加强和规范公司环境风险源的监控和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的措施。

1.2编制依据

1.2.1法律、法规、规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424日修订通过,自20151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第69号,2007830日通过,200711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4831日修订通过,自201412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200951日起施行);

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3127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87号,2017年6月27日 修订通过,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改);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修正);

9)《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10)《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2011121日起施行);

11)《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201241日起施行);

12)《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17号,201151日起施行);

13)《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201551日起实施;

14)《剧毒化学品目录》(2015版);

15)《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

16)《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1277)

1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2011121日施行);

18)《关于印发<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434号);

19)《内蒙古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200552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6次会议通过,2017年5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修订);

2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内政办发201644号)。

1.2.2技术标准、规范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

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

4)《常用化学危险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

5)《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7)《突发性污染事故中危险品档案库》;

8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201518

9)《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1.2.3其他依据

1《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2《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年产20万吨煤基活性炭一期3万吨煤基活性炭项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各生产经营环节(包括:60万吨/年重介洗煤项目、6万吨/年碳素项目、8000吨/年活性炭项目、3万吨/年煤基活性炭项目、矸石自备电厂)可能产生的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和应急救援。

1.4事件分级

1、国家环境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

(2)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4)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5Ⅳ、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

6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注: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2、公司分级

结合风险应急报告并对照国家环境事件分级条件,公司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一般不构成级环境事件,公司最高环境事件等级为级。

针对公司突发环境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公司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划分为3个级别,具体划分如下:

1)企业级(企业重大环境事件)

事故影响超出公司范围,废水或大气污染物已泄漏至外环境,邻近的企业受到影响,或者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公司厂区之外的周围地区和群体(社会级)。本预案指由于煤焦油等物料大量泄漏、生产设备故障、危险作业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对应国家环境风险分级中级。

2)企业级(企业较大环境事件)

事故的有害影响超出车间范围,但局限在公司的界区之内并且可被遏制和控制在公司区域内,未造成人员伤害的后果,但有群众性影响(公司级)。对应国家环境风险分级中级。

3)企业级(企业一般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引发事故影响车间生产,事故的有害影响在公司局部区域内,未造成人员伤害的后果(车间级)。对应国家环境风险分级中级。

1.5工作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资源整合、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不断优化的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保障公众环境权益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工作,完善网络建设,增强预警分析,做好应急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将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控制危机,力争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公司应急指挥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体制,落实应急责任,实行应急分级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应急机构的作用。按照事故类别、严重程度和事故地点,分级分别启动预案,实施应急处置;

4)资源整合的原则:按照资源整合和降低成本的要求,整合企业现有应急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实现组织、资源、信息的有机整合,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5)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应急响应的级别,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可分为企业自主处置与社会救援处置两种。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初期,只要准备充分、发现及时、处置得当,通过企业自身的应急响应行动,就能将事故消灭或控制在萌芽阶段。当发现有可能引发重大事故时,应迅速向相关部门报告,请求支援。当事故状态和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现有的救援力量无法满足应急处置行动的需要的时候,必须马上向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支援,由政府主管部门调集救援力量,指挥调动救援人员和装备进行增援;

6)不断优化原则:为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应急能力,改正预案存在的问题,强化员工的安全环保意识和应急响应行动能力,公司每年组织不少于一次应急综合演练,对针对演练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要求的变化对预案进行修订。

1.6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由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组成(如图1.6-1所示)。

1)企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是针对本项目突发事件制定的应急预案,与阿拉善左旗的应急预案相衔接。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首先开展自救,事态升级后,则在阿拉善左旗政府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处理。

2)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是针对基层班组、岗位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制定的应急处置程序,是应急处置方案具体实施步骤的细化分解,专项应急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与企业突发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相衔接。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要求,结合兴泰煤化公司的实际情况将综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措施合并编写。预案之间应当相互协调,并与所涉及的其他应急预案相互衔接。阿拉善左旗的应急预案作为本预案的上级预案,当上述预案启动时,本预案服从上级预案,并作为上述预案的组成部分。

一分厂焦油库围堰

一分厂焦油库

二分厂半地下焦油库

二分厂地下焦油库

液化天然气储罐区

 

 

表3.1-1  煤焦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煤焦油;煤膏

危险货物编号:32192

英文名:methyl-tert-butyl ether;tert-Butyl methyl ether

CAS号:65996-93-2

分子式:/

分子量:/

UN编号:1136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黑色粘稠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熔点

/

相对密度(水=1)

1.18~1.23

沸点

/

相对密度(空气=1)

/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毒性及健康 危害

毒性

LD50

LC50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肿瘤。可引起鼻中隔损伤。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确认为致癌物。

燃烧爆炸危险特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电(℃)

<23

爆炸上限(v%)

/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易燃。与强氧化剂发生反应,可引起燃烧。有腐蚀性。

储运条件与泄漏 应急 处理

储运条件与泄漏处理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应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泄漏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就医。

消防措施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表3.1-1  液化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天然气[含甲烷,液化的];液化天然气

危险货物编号:  21008

英文名:Liquefied natural gas,LNG

CAS号:  8006-14-2

分子式:/

分子量:/

UN编号:1972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液体。

熔点

/

相对密度(水=1)

0.45

沸点

-160—-164

相对密度(空气=1)

/

溶解性

/

主要用途

健康 危害

毒性

LD50

LC50

侵入途径

/

健康危害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组成,其性质与纯甲烷相似,属“单纯窒息性”气 体,高浓度时因缺氧而引起窒息。液化天然气与皮肤接触会造成严重灼伤。

燃烧爆炸危险特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产物

/

闪电(℃)

/

爆炸上限(v%)

14(室温时);13(-162℃)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5(室温时);6(-162℃)

危险特性

极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液化天然气由液体蒸发为冷的气体时,其密度与常温下的天然气不同,约比空气重1.5倍,其气体不会立即上升,而是沿着液面或地面扩散,吸收水与地面的热量以及大气与 太阳的辐射热,形成白色云团。由雾可察觉冷气的扩散情况,但在可见雾的范围之外,仍有易燃混合物存在。如易燃混合物扩散到火源,就会立即闪回燃着。当冷气温热至-112℃左右,就变得比空气轻,开始向上升。液化天然气遇水生成白色冰块,冰块只能在低温下保存,温度升高即迅速蒸发,如急剧扰动能猛烈爆喷。

储运条件与泄漏 应急 处理

储运条件:液化天然气应在大气压下稍高于沸点温度(-160C)下用绝缘槽车或槽式驳船运输;用大型保温气柜在接近大气压并在相应的低温(-160~-164C)下储存,远离火种、热源,并备有防泄漏的专门仪器;钢瓶应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与五氟化溴、氯气、二氧化氯、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氧化剂隔离储运。泄漏处理:切断火源,勿使其燃烧,同时关闭阀门等,制止渗漏:并用雾状水保护阀门人员: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毒面具与手套。对残余废气或钢瓶泄漏出气要用排风机排至空旷地方。

急救措施

应使吸入天然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当呼吸失调时进行 输氧;如呼吸停止,应先清洗口腔和呼吸道中的粘液及呕吐物,然后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急救;液体与皮肤接触时用水冲洗,如产生冻疮,就医诊治。

消防措施

用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干粉。

 

 

根据《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57-93),物质急性毒性分级见表3.1-5

表3.1-5  化学物质的急性毒性分级

性质

序号

LD50(大鼠经口)/mg/kg

LD50(大鼠经皮)/mg/kg

LC50(小鼠吸入,4h/mg/L

有毒物质

1

<5

<1

<0.01

2

5<LD50<25

10<LD50<50

0.1<LC50<0.5

3

25<LD50<200

50<LD50<400

0.5<LC50<2

易燃物质

1

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

2

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

3

可燃液体: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

爆炸性物质

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

注:凡符合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12的物质,属于剧毒物质;符合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3的属于一般毒物。

表3.1-6  项目化学品危险类别识别一览表

序号

 

分子式

闪点

()危险类别

标志

化学稳定性

1

煤焦油

/

易燃

/

稳定

2

LNG

CH4

/

易燃

/

稳定

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中附录A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按照较严格标准规定,公司所涉及危化品数量及其临界量如下表所示。

3.1-7    危化品数量及其临界量

名称

最大储存量(t

储存位置

是否属于风险物质

临界量(t

Qn

是否超临界量

煤焦油

612

一分厂

5000

0.12

煤焦油

1784

二分厂

5000

0.36

LNG

26

热电厂北侧

50

0.52

 

根据HJ/T169-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之规定,结合厂区平面布置,将一分厂作为一个风险单元,二分厂作为一个风险单元,天然气储罐作为一个风险单元。该功能单元存在多种化学品,根据相应公式进行判断:

  则为重大风险源

其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贮存场所或生产场所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根据上述计算公式,结合上表得出:

一分厂  0.121

二分厂  0.361

LNG罐区  0.521

根据计算结果该两个单元均为为非重大风险源。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辨识》(GB18218-2018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分级规定:

一分厂       R=1.51*0.13=0.20<10

二分厂       R=1.51*0.38=0.57<10

LNG储罐区   R=1.51.5*0.52=1.17<10

确定本项目环境风险源级别为四级见表3.1-8

 

3.1-8  重大风险源级别

重大危险源级别

R

一级

R≥100

二级

100>R≥50

三级

50>R≥10

四级

R<10

 

3.1.2风险单元的识别

根据本项目特点确定风险单元主要为:

1)煤焦油储罐;

(2)液化天然气储罐;

(3)天然气管道

(4)炭化炉;

(5)活化炉;

(6)电站锅炉;

3.1.3 环境风险等级

本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表征为:较大-大气(Q1-M1-E1+较大-水(Q1-M1-E1。具体分析见本预案风险评估报告中6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3.1.4源项分析

本项目原辅材料涉及的风险物质主要为煤焦油、液化天然气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等。本项目各生产工段产生的粉尘等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排放,锅炉烟气经脱硝、除尘、脱硫处理后经100m高烟囱排放。项目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

综上,“三废”均采取了有效处理处置措施,产生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考虑本项目原辅材料的物质特性及使用量及“三废”的产排污情况等因素,结合相关环境标准限值,确定本项目相应的代表性风险评价因子为煤焦油和,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为煤焦油和液化天然气储存、输送等环节管理疏忽极易引起火灾、爆炸。

3.2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公司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见表3.2-1所示。

3.2-1   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事故类型

环境风险危险源

(存在部位)

主要危险物质

可能引发或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火灾爆炸

煤焦油储罐、煤焦油输送管道、液化天然气管道、液化天然气储罐、活化炉、炭化炉、电站锅炉

煤焦油、二氧化硫

火灾爆炸事故,对大气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泄漏

煤焦油储罐、煤焦油输送管道

煤焦油

泄漏导致的对土壤及地下水的不良影响

环保设施故障

废气处理设施故障

废气

废气事故排放污染大气环境

废水处理设施故障

废水

废水事故排放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

违法排污

/

/

违法倾倒固废,对外环境造成影响;违法将厂内污水排入外环境,对周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其他可能情景

/

/

消防用水供水不可靠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及时以大量水冷却,可造成火灾的蔓延、扩大。

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源强分析

本项目涉及的突发环境事件主要为煤焦油储罐以及管道泄漏、爆炸事故;液化天然气储罐和管道爆炸事故;活化炉和炭化炉火灾事故;炭化炉、活化炉、电站锅炉火灾事故;事故池渗漏;意外的火灾事故。

3.2.1爆炸及火灾事故分析

液化天然气罐区及管道爆炸事故:本项目使用的燃料中液化天然气存在易燃易爆性,若储存或使用不当引发泄漏,将会对周边大气环境污染。

活化炉、炭化炉和电站锅炉火灾事故:本项目活化炉、炭化炉和电站锅炉有存在火灾危险性,若发生火灾,将会对空气环境、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2.2泄漏事故分析

煤焦油储罐、输送管道泄漏、爆炸事故:本项目一分厂和二分厂活性炭生产工艺中均使用煤焦油,若储存或使用不当引发泄漏,将会对土壤及地下水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引起爆炸将会对空气、土壤及地下水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2.3环保设施故障危险性分析

主要指厂内废气处理设施故障导致的粉尘、有机废气等的非正常排放,若该事故发生,则会使得未经处理的废气直接进入大气环境,导致大气环境污染。

3.3环境影响

1)煤焦油泄露爆炸影响

(1)煤焦油贮存使用环境风险因子

煤焦油贮存环境存在一定环境风险,例如在原料罐区进行贮存,贮存的主要设备有煤焦油储罐和焦油输送泵,贮存的主要物料为焦油,其中存在的风险因子有:蒽、萘、芴、菲、苊、苊烯、荧蒽、苯并芘、苯并(a)芘等。

(2)运输环节环境风险因子

在对煤焦油进行运输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油罐破损以及车祸事故等问题,这种情况下,会导致产品泄露情况,从而造成人员中毒。此外,如果运输过程中遇到明火,就会引发爆炸,从而导致环境污染、人员伤亡等事故。相应厂区内,相应管道对不同的设备和管体中存在的煤焦油进行运输,存在着潜在的风险事故。如果管道或者阀门发生破损情况,就有可能会出现人员中毒事故发生。对煤焦油进行长距离运输,一般是通过铁路、或者汽车罐车方式。在具体运输时,通过单独装运方式,确保容器不能发生泄露、不能发生倒塌、不坠落并且要求其不能出现破损,对此人们通常使用专用的槽车进行运输。在对煤焦油进行实际运输过程中,需要为运输车辆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禁止和酸类、易燃物和有机物等共同运输,以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

2)天然气爆炸火灾影响

爆燃即燃烧、爆炸,是天燃气储罐最严重的事故。天燃气泄漏是造成储罐爆炸燃烧的主要原因。天燃气事故泄漏可能产生的影响:

①天燃气事故泄漏,当空气中的甲烷达25%-30%时,将造成人体不适感,甚至是窒息死亡。

②当天燃气的浓度到达爆炸极限时,遇热源、明火就会发生爆炸,喷射火焰的热辐射会导致人员烧伤或死亡。火灾、爆炸导致建筑物、设备的崩塌、飞散会引起近一步的扩大火灾,火势蔓延极快,火势较难控制,造成的后果较为严重。

③天燃气泄漏释放后直接被点燃,产生喷射火焰。喷射火焰的热辐射会导致接受体烧伤或死亡,以热辐射强度12.5KW/m2为标准来计算其影响,在该辐射强度下,10秒钟会使人体产生一度烧伤,1分钟内会有1%的死亡率。若人正常奔跑速度按100m/20秒计,则1分钟内可以逃离现场300m远。

如果天燃气没有被直接点燃,则释放的天燃气气会形成爆炸烟云,这种烟云点燃后,会产生一种敞口的爆炸蒸汽烟云,或者形成闪烁火焰。在闪烁火焰范围内的人群会被烧死或造成严重伤害。当产生敞口的爆炸蒸汽烟云时,其冲击波可使烟云以外的人受到伤害。

事故的发生最直接的影响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此外对区域环境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天燃气事故泄漏,烃类气体将直接进入大气环境,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一旦发生爆炸、火灾,爆炸、燃烧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和燃烧烟尘、颗粒物对区域的大气环境会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下降,且短时间内不易恢复。事故的发生同时也会毁坏区域的地表人工植被,污染土壤,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除大气和生态影响外,事故本身及事故后储罐毁坏状态将明显破坏区域的环境景观。

4 环境保护目标

4.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厂区边界外5km范围内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汇总于表4.1-1。保护目标分布如图4.1-1所示。

4.1-1 公司厂区边界外5km范围内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序号

大气环境风险受体

受体类型

方位

距离(m

规模(人)

1

本公司办公生活区

办公、居住

N

200

450

2

古拉本居民商业街

居住

N

600

200

3

矿山救援基地

办公、居住

WS

2300

50

 

4.1-1 项目厂区5km范围内风险受体分布图

4.2地下水和土壤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后全部回收利用,不外排。污水可能发生泄漏对项目厂区及附近的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厂址及周边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保护目标为厂址及周边土壤环境。

5 组织机构和职责

5.1应急组织体系

根据公司职能设置,本预案的组织体系由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救援办公室、应急专业队伍组成。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专门负责重大环境事件的应对与处置。若事故不影响周边居民时、由厂区总经理担任应急总指挥。副总经理任应急副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调度,负责公司内的应急处置工作。若事故的影响超出公司范围时,则扩大应急响应并启动上级应急预案。总经理暂时担任应急总指挥(政府部门到达时将指挥权移交并听从配合指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地点公司会议室。事故处理期间,公司的一切救援力量与物质必须服从应急总指挥调派。

非工作日(节假日及夜班)由公司值班领导临时担任应急总指挥,全面负责救援工作,发生事故时立即通知事故应急指挥部成员,并负责应急指挥工作。

应急救援办公室是公司日常环境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办事机构。应急专业组应对应急状态下救援及应急处置。事故应急组织机构具体详见图 5-1

5-1  应急组织体系图

5.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5.2.1应急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1、成员:

挥:总经理      (黄朝军)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    (俞发强)

    员:一厂厂长    (彭家宏)

          二厂厂长    (张政东)      

动力车间主任(徐  安)

2、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当地政府、上级有关部门关于环境安全的方针、政策及规定;

(2)组织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3)组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队伍;

(4)负责应急防范设施(备)(如堵漏器材、环境应急池、应急监测仪器、防护器材、救援器材和应急交通工具等)的建设;以及应急救援物资,特别是处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化学品物资(如活性炭、木屑和石灰等)的储备;

(5)检查、督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督促、协助有关部门及时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跑、冒、滴、漏;

(6)负责组织预案的审批与更新(企业应急指挥部负责审定企业内部各级应急预案);

(7)负责组织外部评审;

(8)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9)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10)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

(11)负责应急队伍的调动和资源配置;

(12)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上报及可能受影响区域的通报工作;

(13)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

(14)接受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配合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修复、事件调查、经验教训总结;

(15)负责保护事件现场及相关数据;

(16)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的培训,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向周边企业、村落提供本单位有关危险物质特性、救援知识等宣传材料。

5.2.2 应急救援办公室组成及职责

应急办公室是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常设机构。为了便于日常工作,将应急办公室设在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公司的综合办公室内。

1、成员:

  任:二分厂厂长       张政东

  员:办公室副主任    杨永平

应急救援电话:13514833106

2、职责:

(1)组织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计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2)检查和报告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计划的落实情况;

(3)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响应制度;

(4)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技术储备;

(5)建立潜在高风险度环境污染事故装置的黑名单资料,及其场外应急预案;

(6)协助黑名单单位建立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场内应急预案;

(7)接收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报告,及时将特大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向应急委员会报告,并负责把应急委员会的命令及时通知到各有关应急组织;

(8)配合应急指挥部组织特大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响应行动;

(9)负责一般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

(10)召集环境污染事故预案实施单位和有关应急组织,以年会形式交流情况,修改技术资料和有关制度;

(11)负责对公众环境污染应急教育。

5.2.3 现场应急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现场应急指挥部为非常设机构,突发环境事故时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由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组织。

现场应急指挥部职责如下:

(1)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命令、信号。

(2)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救援提出方案和措施,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调配抢险救援物资和器材。

(3)确定事故撤离范围和隔离区,负责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和向相邻单位、附近村委、社区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政府发出救助请求。

(4)根据事故抢险和处理情况解除事故应急命令。

(5)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工作的经验教训,并落实防范措施。

(6)必要时,及时准确对外(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7)现场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根据疏散路线图和事故时的风向决定指挥部的集合地点。

5.2.4应急专业队伍职责

5.2.4.1专家技术及应急监测组

1、成员:

  长:总工程师      石志军

  员:总经理助理    石承海 

一分厂副厂长  卢向海

2、职责:

(1)对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计划作出技术评价;

(2)协助应急办公室建立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处置和评价的技术储备系统;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救援工作,包括火灾事故的灭火,有害物质泄漏的堵漏、中和、稀释、收集、转移、处置等工作,控制污染的扩散。

(3)协助应急指挥部或应急办公室,作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性质、涉及范围、危害程度的判断分析,并对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意见。

4)负责制定跟踪监测计划,具体实施取样、分析,委托具有环境监测资质的单位出具环境监测报告;负责对污染物种类、排放量、浓度、危害特性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影响范围做出快速、准确的认定,为指挥人员决策和最大程度消除污染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5.2.4.2医疗救护组

1、成员:

  长:采购部主任     王彦国

  员:医疗站长、医生李宏广

护士           范淑霞

采购部副主任   姚阿祥

采购员          

2、职责:

(1)负责特大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人员中毒、伤亡救援;

(2)参与大气、饮用水和食物的染毒程度评估,提出应急处置办法;

(3)对应急响应人员提供安全防护指导。

(4)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治方案,并实施现场抢救和紧急处理工作,护送伤员到医疗点救治。

(5)调运急救药品、器材,组织医疗应急救援队伍,提供医疗保障。

(6)参加相关事故调查。

5.2.4.3抢险救灾组

在副总指挥领导下,由安全生产部根据灾害特点组织公司各车间人员配合消防大队、救护大队、卫生医疗部门。在发生应急污染事故时临时组建,可由水、电、设备等安装部门和事故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

1、成员:

  长:安监部主任   焦吉明

  员:安监部副主任俞博林

安全员       许多虎

二分厂副厂长王献林

2、职责:

(1)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及时控制事故现场,负责现场抢险作业和遇险(难)人员的营救。

(2)评价现场安全状态和发展趋势。

(3)向应急救援总指挥提出重大应急行动的建议。

(4)随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事故现场信息。

(5)做好抢险救援的日常演练与培训。

(6)根据专家组的可行性建议实施救援。

5.2.4.4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组

1、成员:

  长:办公室主任        付成军

  员:办公室副主任      杨永平

办公室后勤管理员  乔五元

2、职责:

(1)负责组织抢险物资的供应工作。

(2)按照救援抢险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日常抢险物资的储备、补充及日常管理、检查、更新等工作。

(3)负责抢险救援后勤保障工作,组织车辆运送抢险救援成员快速抵达事故现场展开救援工作。

(4)协助调度有关人员做好通信联络。

5.2.4.5保卫警戒组

1、成员:

  长:安监部副主任              

  员:安全员                  童彗军

安全员兼特种设备检测员  王银生

2、职责:

(1)负责事故区域的警戒和交通管制,做好事故抢险期间的现场秩序维护,为抢险救援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负责协调、配合公安、环保、保卫人员参与抢险救援工作。

(3)协助综合事务科确定事故伤亡人数和伤亡人员的姓名、身份。

(4)负责有关事故直接责任人的监护。

5.2.4.6供电通迅组

1、成员:

  长:团支部书记   徐金燕

  员:标准化专员   俞博林

采购员       同乐格

2、职责:

(1)负责突发事故现场的通讯和联络工作,保证事故现场通讯畅通。

(2)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并按应急救援指挥部指令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3)负责传达指挥部总指挥指令,及时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迅速进行集合。

(4)做好通讯器材、线路的日常维护,储备通讯器材的检查等工作。

5.2.4.8善后处理组

1、成员:

  长:副总经理      俞发强

  员:一分厂厂长    彭家宏

二分厂厂长    张政东

动力车间主任  杜小东 

2、职责:

(1)做好遇险(难)家属以及伤员的慰抚工作。

(2)协助煤化公司提出对遇险(难)家属和伤员的补偿报告。

(3)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学习、解释工作。

(4)由工会和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善后工作。

5.2.5应急成员及联系方式

5.2-1 应急成员通讯录

应急岗位

  

  

  

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

总经理

黄朝军

13327133277

副总指挥

副总经理

俞发强

18148308266

成员

一分厂厂长

彭家宏

13614835012

成员

二分厂厂长

张政东

13514833106

成员

动力车间主任

徐安

13654839806

应急救援办公室

组长

二分厂厂长

张政东

13514833106

组员

办公室副主任

杨永平

13947495396

保卫警戒组

组长

安监部副主任

   

15248316000

组员

安全员

童彗军

13948006095

组员

安全员兼特种设备检测员

王银生

18748305700

抢险救援组

组长

安监部主任

焦吉明

18604839883

组员

安监部副主任

俞博林

18804838978

组员

安全员

许多虎

13947491155

组员

二分厂副厂长

王献林

18148307110

技术专家

应急监测组

组长

总工程师

石志军

13134833007

组员

总经理助理

石承海

15204838397

组员

一分厂副厂长

卢向海

15248833070

物资供应

后勤保障组

组长

办公室主任

付成军

13804739192

组员

办公室副主任

杨永平

13947495396

组员

办公室后勤管理员

乔五元

15904838886

对外联络信息发布组

组长

团支部书记

徐金燕

13624732089

组员

标准化专员

俞博林

18804838978

组员

采购员

同乐格

13634735573

兼职救护队

队长

采购部主任

王彦国

13948021897

队员

医疗站长、医生

李宏广

15504831081

队员

护士

范淑霞

13664833659

队员

采购部副主任

姚阿祥

13948026109

队员

采购员

   

13947497403

24 小时值班电话

18604839883

 

5.3外部救援机构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由于自身能力和条件的限制需要请求有关政府或社会机构进行救援,同时联络周边企业、社区及时隔离与疏散,外部机构信息见表5.3-1

5.3-1  外部机构通讯录

序号

  

  

  

1

医疗急救

120

2

阿拉善盟疾控中心

0483-8331807

3

阿拉善盟中心医院

0483-8335054

0483-8332831

4

阿拉善左旗应急管理局

0483-8198034

5

阿拉善盟应急管理局

0483-8352113

12350

6

报警电话

110

7

阿拉善左旗公安局

0483-8770121

8

火警电话

119

9

阿拉善左旗公安消防大队

0843-8180022

10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122

11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

0483-8341056

12

阿拉善盟环境监察支队

0483-8356260

13

阿拉善盟环境监测站

0483-8332077

14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阿拉善左旗分局

0483-8225748

15

阿拉善左旗环境监测站

0483-6102018

16

阿拉善左旗应急办

0483-8226602

17

太西煤集团救护大队

13948016860

王建斌

18

阿拉善电业局

0483-3982410


 

6预防与预警

6.1危险源监控

危险源的防范控制可从两方面进行,即技术控制和管理控制。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煤焦油和液化天然气等,危险源主要为煤焦油储罐及输送系统,液化天然气储罐及输送系统等。

1、技术控制

厂内煤焦油和LNG输送系统,储罐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危险源,通过设计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通过采用优质设备、材料,加强泄露监测、设置阀门等措施进行危险源防范。

2、管理控制

定期(根据国家对设备规定的检测周期)对危险源的主要设备、安全设施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报告复印件及时传递至安全环保部。

加强危险场所管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格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作业场所有害物体严格执行国家卫生标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及时消除事件隐患。

6.1.1煤焦油火灾、爆照及泄漏风险防范措施

(1)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如果发生泄漏,应当禁止火种靠近,此外还需将电源切断,停止作业,适当改变工艺流程,降低运行负荷等,并对泄漏源进行有效控制。通过相对合适的材料以及相关技术手段等将泄漏源进行封堵,一旦发生火灾或者爆炸现象,则立即报警,消防人员配合灭火,针对储罐和其他容易发生爆炸的地点,要求人员紧急撤退。并可启动电磁阀、排气扇等外联设备,自动排除隐患。在煤焦油当中,还存在一些有毒有害气体,一旦泄露,会对人员身体带来伤害,如沥青烟、苯并芘、非甲烷等。针对气体泄露情况,相应单位可以安装固定式煤焦油报警器,对各个监测点进行控制, 中有气体检测器,当气体泄露后,会发出报警。气体探测器针对检测到的气体浓度作为标准,对信号进行转换,然后通过线缆将信号传输到控制器。

(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当罐区的液体发生泄漏的时候,需要将雨阀进行及时关闭,以避免物料出现外流现象,同时避免有机物料和消防水等进入到水体当中去,导致有害物质蒸发成喷射的物状水,导致气体在高空快速扩散。在有害物体上方形成一个覆盖层,从而避免气体蒸发,对已经收集的外泄物运输到废物处置场地,此后通过消防水对剩余的物料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水排入到事故池当中。若煤焦油泄露量过大,已经流入到装置外侧,这种情况下则应当对其进行稀碱处理,也可以使用消防水对其进行喷淋,使用的材料可以是砂土,也可以是苏打灰,然后喷洒在泄漏物表面,进行混合吸收。

6.1.2液化天然气火灾爆炸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明火管理,严防火种进入

一般物质火灾,蔓延和扩展的速度较慢,在发生初期,范围较小,扑灭较为容易。天燃气火灾,蔓延和扩展的速度极快,其火焰速度达2000m/s以上,且难以扑灭,特别是爆炸事故,如一旦发生,将立即造成重大灾害。对LNG储罐来说,不论是火灾还是爆炸,主要是采取预防措施,而加强明火,严防火种的产生是LNG储罐安全管理的一项首要措施,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1)应在醒目位置设立“严禁烟火”、“禁火区”等警戒标语和标牌。禁止任何人携带火种(如打火机、火柴、烟头等)和易产生碰撞火花的钉鞋器具等进入罐区。操作和维修设备时,应采用不发火的工具。

2)罐区内,不准无阻火器车辆行驶,要严格限制外单位车辆进入罐区。进入罐区的汽车车速不得超过5km/h。禁止拖拉机、电瓶车和驴、畜力车等进入站内。

2、罐区动火,须经审批

罐区的扩建、改造和维修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电气焊或其他维修火焰。必须认真落实好各项动火安全措施,气体经取样分析合格,并经主要负责人批准。

1)对动火部位的隔绝和清除

①首先要详细检查动火位置周围的各阀门、法兰等密封点是否泄漏,清除动火点周围环境处的易燃物质,并采取有效措施,将与动火位置或设备相关的工艺管路和周围环境完全隔绝。

②对机电传动设备的隔绝。电源应拉下电闸并挂牌禁止启动也可将电闸加锁、拆除熔断器,并派专人监守。

③动火现场易燃物质的清除范围应为动火点周围方圆10m以内,对阴沟、凹坑也应仔细清洗并隔绝。

2)对动火设备或管道进行清洗、置换

清洗、置换时将需动火的容器或管道内的天燃气泄净后,用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充灌于内,将原有残留的危险性物质驱赶排出,然后用蒸汽经一定时间的吹扫,最后再通入空气。

①动火分析

按时对动火地点、设备、管道和环境作动火分析,测定天燃气浓度是否在爆炸范围内,以做出是否动火的正确判断。

②消防措施

动火现场要配备足够的消防措施,并设专人监护。一旦发现现场着火,或危及安全动火的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制止动火,并及时用灭火器扑救。

③没有批准的动火证,任何情况下严禁动火。

3、搞好事故抢险演练,及时堵住泄漏点

1)一般管道破裂和阀门密封部位泄漏事故的应急方案

管线由于使用年限长和介质的腐蚀,或系统内因残余水分的存在,易在管线的最低与最末端部位受热胀冷缩或结冰而产生裂缝,阀门冻裂或密封部位老化,都会造成天燃气泄漏。发现泄漏,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①迅速查明泄漏点,立即关闭泄漏点两端管线上的阀门和与该管线相接的每个储罐的阀门,把气源切断。

②杜绝附近一切火源,禁止一切车辆在附近行驶。

2)与罐体直接相连的阀门、法兰密封处、管件出现外漏时的应急方案

3)罐车装卸台处发生险情的应急抢救方案

4)抢险抢修工作的要求

事故防范方案的制定与演练,要与实际相结合。以消除事故为目的。在观察和排除事故隐患的日常工作中,要掌握以下几点:

①对槽车储罐、设备、管道及各类附件,即任何部位的泄漏,即使是微小的漏损也不能放过,都应采取措施,加以排除。

②要经常注意观察和分析常见故障部位及处理后的情况,检查是否还有漏液、漏气的现象的隐患。

③根据气温变化、设备运行状况,来调整各项作业方案和设备运行参数,并采取防冻或降温措施,防止异常情况发生。

④定期对天燃气泄漏测量、报警装置进行检查和保养,使其保持在完好状态。

4、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带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提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的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的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5、搞好电器管理,采用防静电电器,预防电火花产生。

6、环境风险控制措施

由以往报道的各类事故案件可知由生产操作、管理失误导致的火灾和爆炸事故居多,且多属重大典型事故,发生事故时不仅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在瞬间排放大量有毒物质、噪声等污染环境。为此,应重点考虑以下风险防范措施:

1)在总图设计布置上,应将危险性较大的设施与其它设施保持足够距离,并遵守防火设计规范及安评中的要求。

2)设置消防设备和火灾防护系统。

3)提高自动化水平,保证生产装置在优化和安全状态下进行操作,在可能产生泄漏的地方设置固定或携带式可燃气体检测器和报警系统。

4)按不同性质分别建立事故预防系统、监测和检验系统以及公共报警系统。

5)强调管理工作对预防事故的重要作用,平面布置设计、工艺设计和工艺参数检测等必须纳入预防事故工作中。

6)从技术、工艺和管理三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预防意外泄漏事故。

7)提高操作管理水平,严防操作事故发生,尤其是在开停车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事故发生。

8)场站内严禁明火,用火必须办理用火证,并采取严密的安全防护措施。

9)对有较大危险因素的重点部位进行必要的安全监督。

7、运输风险防范措施

要想确保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从管理部门来说,一方面要从宣传教育入手,增强货物单位运输部门的从业人员和装卸工人的安全意识,特别是要经常组织驾驶、押运、装卸人员学习交通运输和装卸的安全常识,对发生的各种危化品运输、装卸事故,要认真分析原因,剖析典型案例,并教育大家从中吸取教训,积极研究预防对策,减少运输、装卸中各种违章行为,防止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货物单位、承运单位和车辆驾驶、押运、装卸人员,要充分认识危化品运输装卸的危险性,明确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法制观点,积极主动地申请办理危化品运输的合法手续,加强防范措施,保证安全。

运输车要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露天储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针对有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严格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危险品运输管理规范》,认真做好运输、储存及使用中的管理工作,运输车辆必须使用专用运输车,使用专业的驾驶人员,在车体明显位置设置醒目的警告标牌;运输途中注意交通安全,选择最优、最安全的运输线路;操作工人要具备有关危险品的基础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火源等,尽可能地避免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泄漏,应立即采取封闭、隔离等措施。

1)疏散现场人员,采取补救措施使泄漏天然气达到最小程度。

2)立即通知当地环保执法人员赶赴现场指导工作。

3)对已遭受污染的地域应迅速圈定范围,保护现场并通知环保部门。

4)严禁烟火。

5)急救措施:操作时通风应良好,中毒后迅速离开现场,半卧式休息,吸入新鲜空气,尽快关医院。

8、其它防范措施及要求

1)严禁非操作工作人员进入生产现场从事操作活动;

2)安全装置配备不齐全或失灵的设备及系统不准启动;

3)生产区内不准堆放自燃性物质和与操作无关的其他物品也不宜种植庄稼和大量树木

6.1.3锅炉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1)分厂日常通过视频监控观察锅炉的运行状态,发现缺水、满水及压力表失真,岗位人员按照岗位应急处置方案进行应急处置。

(2)分厂定期对锅炉安全附件检查、试验,每周对锅炉安全阀试跳一次,每天冲洗一次温度计、每天排污一次。

(3)公司联系相关单位对锅炉主体及安全附件定期检验,保证设备本质安全。

(4)公司、分厂对司炉工持证情况进行普查,保证持证上岗,无证人员不得上岗,分厂每年至少对司炉工进行一次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5)制定安全检查表,公司按月进行安全检查,分厂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岗位每天进行安全检查。

(7)分厂计划内开炉前、停炉前必须进行专项安全检查。

(8)应急救援器材保证完好并定置摆放,应急时的各类劳动保护用品要配备齐全。

6.1.4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1)加强日常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当变压器过载时,更换变压器,或安装过载、短路保护器。

(2)动火作业要办理动火作业票。

(3)再容易在容易引起火灾的位置设置“禁止吸烟”等警示牌并定期检查。

(4)严格管理可能引起火灾的设备。

(5)动力分厂在热电站主厂房、变配电所、输煤系统、除尘系统等建筑物内的配电室、电缆夹层、控制室、操作室等安全区域,设置点型感烟探测器、缆式感温探测器和手动报警按钮,并使用声光报警器作为警报设施,在煤库设置红外光束型感烟探测器;在电站主厂房、输煤系统设置消火栓报警按钮和消防应急广播扬声器。

(6)动力分厂保证火灾报警系统、消防系统有效运行。

6.2预防与应急准备

公司总经理研究部署全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指导全厂各级、各类突发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审定、修订风险应急预案;协调救援抢险队伍的组建,配备应急物资;协调组织相关应急预案演练。

安全环保部定期负责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织进行预案演练。

后勤部门应安排及时、安全、顺利地采购、储存和供应相关应急设备和物资,保证发生环境风险事件时具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

各单位应当完善各种检测设备和药品,制定对项目厂区及周边水、大气、土壤等的例行监测计划,安排专人进行例行监测并实时对公司环境风险事件相关人员、周边企业以及周边敏感目标的联系人信息和联系方式进行更新,确保在发生突发环境风险事件时能够保持信息畅通。

6.3监测和预警

6.3.1监测

对炉窑及锅炉烟气排放口实行监测;对粉尘排气口进行监测。

6.3.2预警

若发生极端天气(汛期、干旱、大风、雷雨冰雹、冰雪等天气、地震等)、突发环境事件(泄漏、火灾、爆炸)以及其它不稳定因素(社会不安全因素、群体性事件等),应立即采取预警措施。

事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可能导致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并确定应对方案,通知有关部门采取相应行动。

1、预警级别

国家环保部门突发事件预警分为四级,即 IV (一般)III 级(较大)、II 级(重大)、和 I 级(特别重大)四个级别。预警级别由低到高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结合国家环保部门的预警分组情况,根据本企业项目工程特点及环境污染因子特性,厂内预警级别一般构不成级、级环境事件。

本企业的事件分级分别企业I级(社会级)、企业II级(公司级)、企业III级(车间级),因此预警级别设置为三级,对应黄色、蓝色及红色表示

一级预警(红色)

一级预警为设备、设施严重故障,发生火灾爆炸和煤焦油大面积泄漏事故,天然气储罐爆炸等事故影响周边环境,导致人员中毒。造成的环境事件影响范围已超出厂区,公司已无能力进行控制。

二级预警(蓝色)

二级预警为煤焦油较大量泄漏爆炸,天然气储罐及管道大量泄漏导致的爆炸在短时间内可处置控制,造成的环境事件影响范围未超出厂区,未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的事故。

三级预警(黄色)

(1)现场发现煤焦油泄漏或存在泄漏迹象、有可能导致事故扩大的;天然气储罐或者输送管道存在泄漏迹象、有可能导致事故扩大的。

(2)遇雷雨、强台风、极端高温、汛涝等恶劣气候;

(3)对周围群众生活和周边水系不构成威胁。事故危害在一定范围内和极短时间内可控,经车间内部合理自救或组织救援能予以消除。

2、预警方法

(1)如果预警级别为一级,即发生企业重大环境事件,立即汇报阿拉善左旗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业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预案,指挥机构为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并配合、服从政府级别的指挥。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性质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根据事故级别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并请求支援。

(2)如果预警级别为二级,即发生企业较大环境事件,即启动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指挥机构为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的抢险、善后等全部工作。

(3)如果预警级别为三级,即发生企业一般环境事件,则报告车间组长,并由当班员工自行处理或车间组长指挥处理。

3、预警措施

当接到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确定进入预警状态后,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1)对风险源或风险因素状态持续监控,人员集结、物资准备、根据事件程度研究方案、根据需要转入应急状态。

2)对内、对外、信息处置后,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应急状态,厂区立即展开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在本企业无法满足并提供环境监测分析工作时应急时应立即联络环境监测单位申请支援工作。

5)针对重大环境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限制使用有关场所,终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

6)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后备队伍确保应急物资的充分有效。

7)通讯预警措施:厂区有关人员和岗位配备紧急电话、固定电话、24h值守电话,以备应急通讯。

4、预警发布

1)预警信息发布形式

预警信息由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统一发布。

预警信息发布采用有线和无线两套系统配合发布,即通过公司应急电话座机、各部门值班电话座机、值班人员、现场对讲机、应急组织成员及公司其他成员手机发布。

2)预警信息的内容

预警信息内容包括:预警等级、突发环境事件类型、规模、可能的影响范围、发生的地点、主要有害物质和联系方式。

3)预警信息发布的流程

预警信息发布流程为:

第一发现人环境应急指挥办公室值班人员环境应急指挥中心企业全员发布。

4)预警措施

在确认进入应急状态后,相关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应急预警措施。

各应急队伍和个人进入应急待命状态,准备好应急抢险工具和应急物资,做好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响应的准备。

组织无关人员立即撤离现场。

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监测人员进入应急待命状态。

封闭危险场所。

5、预警解除

预警可以升级、降级,当引起预警的条件消除和各类隐患排除后可予以解除。预警的解除条件:

1)厂内发生的火情、火警已经扑灭,无进一步燃烧的可能;

2)其他突发环境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3)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4)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故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5)符合预警解除条件的其他情况。

 


 

7 应急响应

7.1响应流程

7.1.1 接警和上报

现场工作人员发现任何一个危险目标发生泄漏、着火或者爆炸事故应立即报警,通知班组长、车间领导(夜间应通知值班领导),同时向公司总经理黄朝军进行事故报告。

7.1.2 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接到报警后,车间领导应迅速向公司总经理黄朝军发出事故通报;

2)夜间发生事故时,车间值班人员立即通知夜间值班领导,夜间值班领导担负起临时指挥任务;

3)在上风安全区域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及时形成通讯网络,保障调度指挥,通知指挥部成员赶赴事故现场;

4)应急指挥中心下达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处置的指令;

5)应急指挥中心通知、调配各应急救援队伍;各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备战状态,封闭受到危害的场所,调集环境安全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保障应急救援,转移、撤离、疏散和安置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

6)进入临战状态、采取一系列响应措施、排除隐患;

7)厂区发出级预警时,由事故车间或可能发生事故车间人员进行应急响应;

8)厂区发出级预警时,由厂区人员进行应急响应;

9)厂区发出级预警时,由应急指挥中心通知阿左旗政府、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阿拉善左旗分局及其他相关部门。

7.1.3 应急行动

1)副总指挥负责立即召集指挥部相关人员到指定地点集合。

2)各组组长负责立即召集各应急救援小组到指定地点集合。

3)各应急救援小组按相应处置措施进行救援。

4)各部门听从现场应急指挥部的调遣。

7.1.4 扩大应急响应

启动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后,若事故不能有效控制,或有扩大、发展区域,或影响到企业周边社区时,应急指挥部启动一级响应,并报请当地政府救援。

7.1-1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程序图

7.2分级响应

7.2.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及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具体如下:

1)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I 级):

因环境事件发生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的;

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严重丧失的;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的。

2)重大突发环境事件(II 级):

因环境事件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的;

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重要河流大面积污染的。

3)较大突发环境事件(III 级):

因环境事件发生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以上、50人以下重伤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影响的。

4)一般突发环境事件(IV 级):

因环境事件发生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的;

因环境污染引起一般群体性影响的。

7.2.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响应分级

根据本企业项目工程特点及环境污染因子特性,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一般不构成级、级环境事件。

针对公司突发环境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公司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需要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突发环境事件划分为3个级别,即企业I级(企业重大环境事件)、企业II级(企业较大环境事件)、企业III级(企业一般环境事件),分别对应红色响应级别(社会级)、黄色响应级别(公司级)、蓝色响应级别(车间级)。

(1)红色响应级别(社会级)

因各类事故和因素造成和可能引发较大环境事件(Ⅲ级)时,启动黄色响应级别。例如,如发生重大或较大火灾事故,次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等。黄色应急响应时,在1小时内及时报告阿拉善左旗政府、阿拉善生态环境局阿拉善左旗分局。

(2)黄色响应级别启动条件(公司级)

因各类事故和因素造成和可能引发一般环境事件(Ⅳ级)时,启动蓝色响应级别。本事故级别为厂区能控制的突发环境事故,依靠本厂自身能力能处理的环境染污事故,但一时难以控制,并可能波及厂区周边范围。如粉尘爆炸,煤焦油泄露及爆炸,LNG泄漏及爆炸、废气处理设施故障等。

(3)蓝色响应级别启动条件(车间级)

因各种因素造成突发事故,基本不会对厂区以外环境造成影响或对环境影响轻微或甚微,事故发现第一人能及时控制事故。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等级划分和应急响应关系见下表:

7.2-1  事故等级划分与应急响应关系

序号

预设事故名称

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等级

应急响应级别

1

煤焦油泄漏、火灾、爆炸

煤焦油小量泄漏,未引起人员伤亡,未发生火灾或爆炸,对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

车间级

三级响应

煤焦油大量泄漏,未发生火灾或爆炸,但已对大气、土壤及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公司级

二级响应

煤焦油大量泄漏,发生火灾或爆炸,引起人员伤亡、导致大气、土壤及地下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社会级

一级响应

2

LNG泄漏

LNG小量泄漏,但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车间级

三级响应

LNG大量泄漏,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轻度影响,但影响范围不超出厂界

公司级

二级响应

LNG大量泄漏,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影响范围已超出厂界

社会级

一级响应

3

炉窑及电站锅炉火灾爆炸

炉窑及电站锅里火灾爆炸,可能对空气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已造成人员伤亡

社会级

一级响应

7.3应急处置措施

7.3.1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事故现场负责人负责实施如下任务:

1)立即命令现场操作人员紧急停车,设法切断事故源头(关闭阀门、倒罐、截流等措施),控制事故扩大和蔓延;

2)立即组织现场工作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3)若有受伤人员,应将受伤人员转移出安全区,并马上进行施救,对于重伤人员应马上拨打120

4)清点人数,封闭现场,禁止其他无关人员进入;

5)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

6)车间发生火灾情况下,立即组织员工将安全范围内的化学品和其他等易燃物品搬到空旷地带,防止事故扩大;

7)当炭化炉出现应急事故时,按照炭化炉应急措施及应急管理部门和生态环境管理部门指示进行。

8)化学品发生火灾情况下,首先组织撤离,需通过消防设备对物品进行降温淋湿,防止事故扩大。

7.3.2 设置警戒区

警戒区由警戒疏散组负责设置。

1)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事故现场隔离区域由警戒疏散组派专人警戒。事故现场隔离区域设置危险警告标志。例如,可用安全标志或警戒带将事故现场隔离。警戒疏散组根据事故的态势和指挥部的指令确定警戒区域的范围(以事故发生地点为圆心,50m为半径的圆周内作为危险区),设置警戒标志。

2)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

安全警戒人员到达现场后,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疏导交通要道,阻止无关、闲杂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当事故应急进入社会响应程序,保卫警戒组派员协助交警部门对道路实施临时交通管制。

7.3.3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警戒疏散组负责实施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清点事故发生现场的工作人员并集合撤离危险区,按照员工名册清点现场人员,组织人员从事故现场的安全通道迅速、有秩序地安全撤离,在集合地点召集人员。

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厂区内工作人员(包括外来人员、非工作人员)听到事故警报后应立即集合,集合地点位于公司正门口,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由警戒疏散组组长决定人员是否疏散和撤离。

警戒疏散组组织外来车辆立即离开厂区驶入安全地带。

如危及厂区外时,应急指挥中心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厂区外单位、过往行人,向安全区地带疏散。

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应急处理组人员在撤离前,应急处理组组长应将抢救人员的人数报告警戒疏散组组长。

事故扩大时或事故抢救完毕,抢救人员撤离后由现场指挥将抢救人员数量及受伤情况报告警戒疏散组组长。

7.3.4 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7.3.4.1 抢险应急措施

根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公司主要的突发环境事故为煤焦油储罐及输送系统管理疏忽极易引起火灾爆炸、炭化炉火灾、活化炉火灾、锅炉火灾、LNG罐区及管道爆炸及火灾等

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事故大小安排各小组采取以下措施:

(1)隔离事故现场,设置安全距离警戒线。

2)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组织撤离,若发生煤焦油泄露,应立即撤离到上风向安全地带。

3)火灾刚发生时,如果火势很小,可立即使用场区消防设备进行及时控制,防止事故扩大。

4)如火势较大,人员应立即撤离到安全区,使用消防设施进行火势控制。

5)如火灾过大引起爆炸,人员应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并请求外部救援。

6)发生火灾时,及时做好其他厂房的防控准备,防止事故扩大。

7)事故得到控制、确定无复发危险后,组织人员引导消防废水进入事故应急池,防止环境污染。

7.3.4.2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1)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救援人员可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品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裤、袜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医院救治。

2)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心跳停止时救援人员应对伤员进行心脏复苏。

3)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救援人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4)经过应急救援后,医疗救护组将伤员送往阿拉善左旗医院。

5)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救援人员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卫生部门急救医疗支援。

6)医疗卫生部门急救人员和车辆到达现场时,由警戒疏散组引导急救车辆。

7.4人员撤离

在员工集中的办公、休息等重点区域张贴位置图,标识本地点在紧急状态下可选择的撤离路线以及最近应急装备的位置。对前来联系工作以及参观等的非本单位员工,安排专人在进入本单位危险区域前告知注意事项,以及紧急状态下的撤离路线。

7.5应急准备

在应急行动开展之前,应急指挥部应下达启动预案命令、召开应急会议、各应急组织成员的联系会议等。

7.6现场处置

7.6.1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处置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主要有煤焦油储罐及输送系统管理疏忽极易引起火灾爆炸、炭化炉火灾、活化炉火灾、锅炉火灾、LNG罐区及管道爆炸及火灾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以下分别详述现场处置措施。

1、天然气泄漏处理

1)大面积泄漏事故:任何人发现天然气气泄漏或接到任何天然气泄漏报警信号后应立即拨打中控电话,报告具体位置及程度,尽快抢救出人员。

2)保安人员接到天然气报警信号后,立即派人员前往现场查看、支援。并及时通知工程部员至现场查看确认,并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值班经理。

保安人员至现场后立即负责建立警戒线,防止围观,以天然气泄漏点为中心50米范围内划分为禁区,并设置警戒线,禁止外人入内。

3)保安人员需阻止火源发生,严禁烟火和使用电气设备。包括严禁车辆通行和禁止一切火源;禁区内严禁携带任何火种,所有车辆熄火或禁止活动,关闭一切如对讲机、手机等可能产生静电打火的设备。

4)工程人员至泄漏现场后,立即关闭天然气总阀,并及时关闭泄漏点阀门,请示值班经理联系天然气抢修队抢修。

5)发现有中毒、受伤者,应立即小心、妥善地将受伤人员抬离现场,送往安全地区,必要时施行人工呼吸,并通知急救中心前来救护或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抢救。保安部和安监部应详细记录燃气泄漏的时间、地点、故障情况和修复过程。若有人员伤亡,应详细记录伤亡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时间和抢救医院。

2、火灾

一旦发现着火,无论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应根据火势的大小果断的采取以下措施;对于火势小的初起火灾,应立即用灭火器材把火灾消灭在初起阶段;对于火势较大的初起火灾,应根据以下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紧急处理:

1)当班员工发现火灾时的报警顺序为:首先拨打公司办公室电话报警,当班人员立即向部门领导报告,讲述着火地点,着火部位和着火物质。

2)部门领导在消防队员到来之前及时组织人员扑救,当火势难以控制时,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并向环保处负责人报告险情;

3)发现火灾的员工报警后应立即根据火灾的不同类型,用灭火器材扑救,控制火势蔓延。

4)当班人员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查清着火部位和着火物质来源,并及时准确地处理,如关闭阀门以切断火源,关闭通风装置以防风助火势等;

5)在接到火灾报警后,应使消防车在5分钟内,不受行驶路线,行驶速度,行驶方向和指挥信号的限制到达生产区火灾现场;

6)当专业消防队员到达火灾现场后,火灾发现者,报警者等有关人员在主动向现场指挥人员介绍火灾情况,突发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等,配合消防队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7)若衣服着火又不能及时扑灭时,应立即脱掉及服。如果不及时或无法脱掉应就地打滚,用身体压灭火种或就地用水灭火,切勿跑动;

8)必要时得到应急中心领导同意,报警119,请求市公安消防支队支援。

9)保护现场。当火灾发生时和扑救完毕后,应急指挥小组要派人保护好现场,维护好现场秩序,等待对事故原因及责任人的调查,同时应立即采取善后工作,及时清理,将火灾造成的垃圾分类处理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从而将火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10)火灾扑灭后,由事故调查组协助公安消防部门,查明火灾原因,调查火灾损失。

3、爆炸

1)当车间有发生爆炸时,发现者要大声疾呼,迅速把信息发出,并进行正确的施救;

2)附近人员得到信息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信息传播出去,同时上报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应急组织机构;

3)相关的管理人员一是要报告给本部门的负责人,二是拔打120,三是要按排门卫人员,对120救援车辆进行引导;

4)本部门负责人在得到信息后,一是要报告给总指挥,二是要到现场组织指挥;

5)应急组织机构成员要迅速各就个位,按职责行事,应急方案随之启动;

6)行政管理部要及时按排人员车辆,保证救援用车随叫随到;财务部对入院人员做好紧急救援和资金保障;

7)对于神志清醒的伤者派专人照顾,观察,情况稳定后方可活动;

8)对于轻度昏迷者或呼吸微弱者,应就地用针刺或用指甲掐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并及时送医院抢救;

9)对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者,则立即就地进行心脏挤压法抢救,绝不能无故中断,并及时送医院抢救;

20)若此次爆炸事故引发火灾时,应同时启动火灾应急预案;并拨打119报警。

4、基本防护措施

1)呼吸防护:在确认发生毒气泄漏或袭击后,应马上用手帕、餐巾纸、衣物等随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手头如有水或饮料,最好把手帕、衣物等浸湿。最好能及时戴上防毒面具、防毒口罩。

2)皮肤防护:尽可能戴上手套,穿上雨衣、雨鞋等,或用床单、衣物遮住裸露的皮肤。如已备有防化服等防护装备,要及时穿戴。

3)眼睛防护:尽可能戴上各种防毒眼镜、防护镜或游泳用的护目镜等。

4)洗消:到达安全地点后,要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流动的水冲洗身体,特别是曾经裸露的部分。 

5)救治:迅速拨打120,将中毒人员及早送医院救治。中毒人员在等待救援时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致使病情恶化。   

6)食品检测:污染区及周边地区的食品和水源不可随便动用,须经检测无害后方可食用。

5、受影响区域人群疏散方式

当环境事件发生后严重影响到了厂内以及受保护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时,应当组织人员疏散,疏散时,遵循以下原则:

1)保证疏散指示标志明显,应急疏散通道出口通畅,应急照明灯能正常使用;

2)明确疏散计划,由应急领导小组发出疏散命令后,疏散小组按负责部位进入指定位置,立即组织人员疏散;

3)疏散小组用最快速度通知现场人员,按疏散的方向通道进行疏散;

4)积极配合好有关部门(公安消防队)进行疏散工作,主动汇报事件现场情况;

5)事件现场有被困人员时,疏导人员应劝导被困人员,服从指挥,做到有组织、有秩序地疏散;

6)正确通报、防止混乱。疏导人员首先通知事件现场附近人员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告诉其他区域人员进行有序疏散,防止不分先后,发生拥挤影响顺利疏散;

7)口头引导疏散。疏导人员要用镇定的语气,呼喊、劝说人们消除恐惧心里,稳定情绪,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进行疏散;

8)广播引导疏散。利用广播将发生事件的部位,需疏散人员的区域,安全的区域方向和标志告诉大家,对已被困人员告知他们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自制救生器材的方法;

9)事件现场直接威胁人员安全,疏散组人员采取必要的手段强制疏导,防止出现伤亡事件。在疏散通道的拐弯、叉道等容易走错方向的地方设疏导人员,提示疏散方向,防止误入死胡同或进入危险区域;

10)对疏散出的人员,要加强脱险后的管理,防止脱险人员对财产和未撤离危险区的亲人生命担心而重新返回事件现场。必要时,在进入危险区域的关键部位配备警戒人员;

6、紧急避难场所

1)选择合适的地区或建筑物为紧急避难场所;

2)做好宣传工作,确保人人了解紧急避难场所的地址,目的和功能;

3)紧急避难场所必须有醒目的标志牌;

4)紧急避难场所不得作为他用。

7、交通疏导

1)发生严重环境事件时,应急领导小组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汇报事件情况,安排好交通封锁和疏通;

2)设置路障,封锁通往事件现场的道路,防治车辆或者人员再次进入事件现场;

3)配合好进入事件现场的应急救援小队,确保应急救援小队进出现场自由通畅;

4)引导需经过事件现场的车辆或行人临时绕道,确保车辆行人不受危险物质的伤害。

7.6.2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1)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裤、袜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2)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

3)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4)将伤员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5)抢救受伤严重或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

7.7信息上报

当事件已经或可能对外环境造成影响时,1小时内向阿拉善生态环境局阿拉善左旗分局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围,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及趋向,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建议等。

7.7.1信息通报

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影响到周边其它企业时必须及时通报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已污染的范围,可能受影响区域及采取的措施建议。

7.7.2事故报告内容

1、火灾报警基本内容

(1)单位名称、地址;

(2)火灾发生地点、燃烧物质与面积;

(3)有无人员伤亡与被困人员;

(4)报警人姓名与联系电话,待接警人挂电话后才搁电话;

(5)报警时应使用普通话。

2、内部报告基本内容

(1)事故地点、时间以及设备设施;

(2)事故类型:火灾爆炸、中毒、泄漏等;

(3)有无人员伤亡与被困人员;

(4)已采取的应急措施。

3、政府部门报告基本内容

(1)单位名称、事故发生时间、装置、设备;

(2)事故类型:火灾爆炸、中毒、泄漏等;

(3)事故伤亡情况、严重程度,有无被困人员;

(4)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将要采取的措施;

(5)事故可能的原因和影响范围;

(6)需要增援和救援的需求;

 

7.7-1   信息报告内容表

事故级别

企业Ⅰ级

企业Ⅱ级

上报流程

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在1小时内报告阿拉善生态环境局阿拉善左旗分局,同时上报阿左旗应急管理局、消防大队;

阿拉善生态环境局阿拉善左旗分局4小时内向阿拉善生态环境局报告。

现场人员在30分钟之内报告应急指挥部;

应急指挥部立即赶往现场查清情况;

在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向阿拉善生态环境局阿拉善左旗分局报告

初报

上报时间

从发现事件后起1小时内上报

从发现事件后起30分钟内上报

内容

5个工作日内提供泄漏的初始环境报告,包括责任人的名称和电话号码,泄漏物的类型、体积和地下水污染物浓度,采取应急响应措施。

续报

上报时间

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

内容

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

上报时间

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内容

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

备注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及时补充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中应当载明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料。

当事故发生时,总指挥根据现场应急情况,及时发现事故可能影响企业周边其他企业人员的安全时,由应急救援办公室与周边企业紧急联系,通过电话或者喇叭通报当前污染事故的状况,通知附近人员做好应急疏散准备,听候应急救援指挥的指令,并强调在撤离过程中注意事项,积极组织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

7.8信息发布

当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后,综合协调组立即以电话通知阿左旗环保分局和环境监察大队,并在发生事故后15日内,企业以书面方式报告事故及处理情况,初报的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设施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事故发生的日期和时间,事故类型;所涉及材料的名称和数量;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或实际危害的评估;事故产生的污染的处理情况。书面报告视事件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报告内容除初报的内容外,还应当包括事件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及采取的应急措施、措施效果、处理结果等。

事故发生后,由信息联络组制定事故的新闻发布方案,经厂内审批后,根据事态进展,信息联络组适时对外发布,发布的信息内容必须准确详实,其它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信息,避免错误报道,造成不良影响。

 

 

 


 

8应急监测

突发环境事件时,由专家技术应急监测组应迅速组织监测人员赶赴现场,协助由阿左旗政府派出的环境监测专家,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确定监测方案,及时开展针对环境污染事故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用小型、便携、简易的仪器对污染物质种类,污染物质浓度和污染的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作出判断,以便对事故能及时、正确的进行处理。

8.1应急监测方案的确定

1、根据厂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建立全厂应急监测网络,组织制定全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预案。

2、通过初步现场及实验室分析,对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以及确定污染范围。根据不同形式的环境事件,确定好监测对象、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质控要求。同时做好分工,由小组组长分配好任务。

3、现场采样与监测。由厂应急领导小组进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的技术指导和应急监测技术研究工作。

4、根据事态的变化,在厂应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监测方案。

5、应急监测终止后应当根据事件变化情况向领导汇报,并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进行追踪监测。

6、完成厂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工作。

8.2水环境污染事故监测

1)监测因子

根据以上分析,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水环境污染事故主要是煤焦油储罐及管道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后的消防尾水超标排放导致附近水体受到污染。因此,兴泰煤化公司事故后水环境监测因子见表8.2-1

 

 

 

8.2-1  水环境监测因子

事故类型

监测因子

煤焦油储罐及管道泄漏,围堰破裂、溢出、渗漏

pHCODSS、氨氮、石油类

(2)监测时间和频次

按照事故持续时间决定监测时间,根据事故严重性确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每1小时取样一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3)监测点布设

在厂区水井设点监测,同时测定流量,每小时采样样一次,采样器具应洁净并应避免交叉污染。

8.3大气环境污染事故监测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大气污染事故主要为危险化学品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或非正常排放会导致污染因子进入大气中。

1)监测因子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事故后大气环境监测因子见表8.3-1

8.3-1 大气环境监测因子

事故类型

监测因子

煤焦油储罐及管道爆炸火灾

颗粒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LNG储罐及输送系统爆炸火灾

颗粒物CONO2SO2

活化炉火灾、炭化炉火灾、锅炉火灾

颗粒物CONO2SO2

废气非正常排放

SO2NO2Hg颗粒物

2)监测时间和频次

按照事故持续时间决定监测时间,根据事故严重性决定监测频次。一般情况下每10~15分钟监测1次,随事故控制减弱,适当减少监测频次。

3)监测点布设

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速度,在下风向主轴线以及两边扩散方向的警戒线上布设3个监测点,取下风向影响区域内主要的敏感保护目标和影响范围线上,设置1~3个监测点,对挥发气体下风向扩散区域进行监测。

8.4主要污染物现场以及实验室应急监测方法

1、现场监测应当优先使用试纸、便携式气体监测仪,便携式水污染监测设备等。

2、对于现场无法进行监测的,应当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应急监测结束后需用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检验其方法的适用性。

公司有便携式手持天然气检测仪,若发生天然气管道或灌区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公司可以自行监测;若发生企业I级(社会级)突发环境事件,公司需要向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站或者阿拉善生态环境监测站寻求帮助。

该公司涉及主要污染物检测方法见表8.4-1

8.4-1  主要污染物监测内容

污染源类别

监测项目

现场应急监测分析

方法或设备

方法来源

大气污染物

VOCs

便携式设备

SO2

分光光度法

HJ 194-2017

NO2

分光光度法

HJ 194-2017

CO

非分散红外法

HJ 194-2017

Hg

分光光度法

HJ 194-2017

颗粒物

重量法

HJ 194-2017

水污染物

pH

玻璃电极法

GB/T91-2002

COD

重铬酸钾法

HJ828-2017

SS

重量法

GB/T91-2002

氨氮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91-2002

石油类

紫外分光光度法

HJ970-2018

8.5仪器与药剂

当厂内仪器设备无法满足监测需求时应当向阿拉善盟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站或者阿拉善生态环境监测站寻求帮助,若发生重大危险事件时应与自治区相关监测部门联系进行监测。

8.6应急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

要绘制事故现场的位置示意图,标出采样点位,记录发生时间,事故发生现

场性状描述事故原因,事故持续时间,采样时间,必要的水文、气象参数,事故

企业名称,联系方法,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种类、流失量和影响范围。应在记录中

按规定格式进行详细填写,监测任务完成后归档保存。

原始记录的数据有误需要修改时,应在错误的数据上划上横线,再在错误的

数据上方写上正确的数据,并在右下方盖章或签字,不准在原始记录上涂改或撕

页。原始记录应有统一编号,个人不准擅自销毁。

参加应急监测的人员必须持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对现场原始记录负责,做到及时记录信息,不应以回忆的方式填写。

每次报出数据时前,原始记录上必须有测试人的签名。

按常规的做法,监测数据汇总成表,经分析后编写成报告上报,需要一定的时间。为适应应急监测快速报告的需要,可采取边采样、边分析、边汇总、边报告的形式进行。

现场监测记录是报告应急监测结果的重要依据之一,应按规范格式记录,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主要包括环境条件、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分析日期、样品类型、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测定结果、分析人员、校核人员、审核人员签名等。

8.7应急监测报告内容

应急监测报告速报、确报、最终确报几种形式。报告的手段可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监测快报、简报、应急监测报告等方式进行。应根据现场情况和监测结果,编写现场监测报告并迅速上报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现场应急指挥中心。重大、特大污染事故除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上一级环境监测站外,还应直接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应急监测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的时间,接到通知的时间,到达现场监测时间;

(2)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及周边的自然环境;

(3)事故发生的性质与类型;

(4)采样断面(点位)、监测频次、监测方法;

(5)污染事故的性质,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排放量、浓度及影响范围;

(6)污染事故的危害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事故原因等;

(7)简要说明污染物的危害特性及处理处置建议;

(8)应急监测现场负责人签字。

8.8应急监测人员安全防护措施

现场应急监测分析方案的具体实施均是由应急监测工作者完成的,而每一污染事件都可能危及分析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了保护分析人员并有效地实施现场快速分析,在实施应急监测方案之前,还应该配备必要的防护器材,如隔绝式防化服、防火防化服、防毒工作服、酸碱工作服、防毒呼吸器、面部防护罩、靴套、防毒手套、头盔、头罩、口罩、气密防护眼镜以及应急灯等。


 

9安全防护

9.1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1)当发生泄漏时,严禁身体任何部位直接接触泄漏物,同时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2)当发生火灾时,穿上隔热服,佩戴呼吸器,并采取水枪掩护。

3)现场工作人员遇有火灾发生,一定要保持冷静,危及生命安全时,迅速逃离火场,利用现有条件进行自救或互救。

9.2受灾群众的安全防护

1)在接到撤离电话后,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撤离时避开风向。

2)禁止饮用污染区的地表、地下水,只有当应急监测队伍确定地下水未受污染时方可饮用。


 

10应急状态解除

10.1应急状态解除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状态解除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在事件中受到伤害的人员已得到医疗救治。

3)危险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4)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再产生二次污染。

5)事件周边环境影响经监测已消除。

6)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7)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8)事件应急指挥部对应急救援工作开展、事态控制与消除情况及相关处置情况已进行分析总结。

10.2应急状态解除程序

(1)应急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由事件责任单位提出,经应急指挥部批准;

(2)应急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应急指挥部应根据政府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等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须继续进行为止。

10.3应急状态解除后的行动

(1)由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通知公司各分厂,各办公室及车间以及附近周边企业、村庄和社区危险事件已经得到解除;

(2)对现场中暴露的工作人员、应急行动人员和受污染设备进行清洁净化;

(3)由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对于此次发生的环境事件,对起因,过程和结果向公司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做详细报告;

(4)全力配合事件调查小组,提供事件详细情况,相关情况的说明以及各监测数据等,并查明事件原因,调查事件造成的损失,明确责任;

(5)对整个环境应急过程评价;并对环境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公司领导汇报;

(6)针对此次突发环境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并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7)由各相关负责人对应急仪器、设备及装备进行维护、保养。

应急结束后,监测组应当继续对周边受到污染的大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进行监测,直至污染物消除。


 

11善后处置

11.1污染物处理

事件应急结束后,应对应急事件现场污染物进行处理,消除污染物对后期安全、环境的影响。公司善后工作由生产技术部协助各单位完成

1)对污染物进行收容后运送至环保预处理岗位或排入应急事故池,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2)对难以收容部分污染物进行现场洗消,配备2名洗消负责人,穿戴好防化服,佩戴防护器具,负责引导专业人员查找漏点,配合洗消人员工作。专业洗消人员应在公司洗消负责人的引导、配合下,迅速进入最佳作业点,快捷有效地进行洗消作业,每一洗消作业点都应至少有2人才能展开作业,直至洗消结束。

11.2事件后果影响消除

事件应急结束后,应采取妥善的措施消除事件后果的影响:

1)及时发布应急信息,解除危险,澄清事实,消除公众恐慌。

2)对事件现场污染物进行清理,妥善处置。

3)为公众咨询、接待、安抚事件受害人员家属做出安排,作好善后赔偿及对应急救援做出贡献人员进行奖励。

4)被事件破坏的或可能会影响事后生产的设施、设备须进行拆除更换,被事件破坏的建筑物须进行质量论证,设计、实施加固方案,保证质量等。

5)组织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下,对受污染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11.3生产秩序恢复

事件调查结束后,针对事件原因及事件造成的影响提出对策方案,组织人员清理现场,全面检查生产有关设施、设备的完好、可用情况,对不符合性进行整改,待所有生产条件具备后,方可组织人员试运行,逐步恢复生产秩序。

11.4善后赔偿

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事件中受到伤害人员或因参与应急救援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抚恤和补助;对参与一线应急救援专业人员视其工作难度和强度,给予一定奖励或补助;对事件中损坏的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及时与保险机构联系、协调进行索赔。

11.5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

事件应急恢复后,公司应急指挥部对事件的应急救援情况进行评估,包括:事件的经过及救援行动情况、伤员救治情况、事件期间采取措施的效果、救援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事件教训及公司应急救援行动、组织管理、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应急指导文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评价,并提出补充完善的措施和建议。

 

 

 

 

 

 

 

 

 

 

 

 

 

 

 

 

 


 

12应急保障

12.1人力资源保障

公司成立应急指挥部,针对不同突发事件下进行定期培训,员工各司其职,保证厂区发生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控制事态发展,降低损失。高俊海总指挥组织厂区全体成员,通过日常技能和模拟演练等手段提高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

12.2物资保障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由总经理根据的危险源情况提出配置方案,统筹安排配置。应急物资仓库设置专人负责,定期检查补充物资,以保证应急需要。

12.3医疗卫生保障

厂区负责人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每月对全厂员工进行急救培训及演练。应急处置中积极协调相关医疗部门,组织医疗救护队伍实施现场医疗救护。

12.4交通运输保障

厂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厂区负责人应配合上级管理部门和阿左旗公安局,对现场和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组织开通应急救援“绿色通道”,确保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的紧急输送。

12.5治安维护

值班成员在公安部门到来之前,要组织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协助公安部门实施治安保卫工作。

11.6通讯保障

当厂区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需要救援时,立即通过直线火灾报警电话与消防大队联系请求支援。

是否需要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由本厂现场值班成员根据事故情况决定。

值班成员及厂区负责人24小时开通个人手机,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材,节假日安排人员值班。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确保应急时能够统一调动有关人员、物资迅速到位。

12.7科技保障

12.7.1保障计划

厂区负责人组织厂内安全管理人员共同制定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划。确定应急过程中各员工职责;落实年度和长期应急基础建设和日常资金额度;决定应急物资储备类型、数量和储存地点,制定应急物资配备、储备标准以及更新频次和日常维护等制度。

12.7.2人员防护和工作生活保障

公司严格按照救援程序开展救援工作,确保抢险过程中人员安全。配合上级管理部门做好受灾员工、家属和相关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12.8其他保障

公司应急救援总指挥离岗时,由公司应急救援副总指挥履行应急总指挥职责;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同时离岗时,由被授权人履行应急总指挥职责;部门正职离岗时,由被授权的副职履行其职责;其他人员离岗时,由被委托授权人履行其职责。

公司成立以各生产车间工艺、设备、维修等专业技术骨干为的应急抢险队伍,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为辅助的应急抢险队伍体系,安全生产部进行监督检查,每年适时调整补充,促使其保持战斗力,常备不懈。

应急专项经费每年从公司的安全、环保投入专项资金中按比例提取。应急专项经费必须保证专款专用,专门用于有关应急工作,不得挪作他用


13预案管理

13.1预案培训

依据对本厂员工、周边工厂企业、人员情况的分析结果,明确培训如下内容:本厂事件应急救援和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处理的人员培训分二个层次开展。

(1)车间班组级

车间班组级是及时处理事件、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事件及早发现、及时上报的关键,一般危险化学品事件在这一层次上能够及时处理而避免,对班组职工开展事件急救处理培训非常重要。每季开展一次,培训内容:

①针对各岗位可能发生的事件,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紧急停车、避险、报警的方法;

②针对各岗位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类别,现场进行紧急救护方法。

③针对各岗位可能发生的事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和避免事件扩大化。

④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应急救援必须使用的防护装备,学会使用方法,例正压自给式呼吸器、防毒面具等。

⑤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学习消防器材和各类设备的使用方法。

⑥掌握车间存在危险化学品特性、健康危害、危险性、急救方法。

(2)公司级

由厂区负责人、安管员及义务消防队员组成,成员能够熟练使用现场装备、设施等对事件进行可靠控制。它是应急救援的指挥部与操作者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事件得到及时可靠处理的关键。每年进行一次,培训内容:

①包括班组级培训所有内容。

②掌握应急救援预案,事件时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组织应急救援。

③针对车间生产实际情况,熟悉如何有效控制事件,避免事件失控和扩大化。

④各部门依据应急救援的职责和分工开展工作。

⑤组织应急物资的调运。

⑥申请外部救援力量的报警方法,以及发布事件消息,组织周边社区、政府部门的疏散方法等;

⑦事件现场的警戒和隔离,以及事件现场的洗消方法。

13.2预案演练

(1)演练目的

通过演练,使相关人员熟悉事件特征,熟悉职责和任务;检验指挥系统的有效性、检验救援行动的有效性、检验应急救援能力;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和符合性。

(2)演练要求

预案演练是对应急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应急演练包括桌面演练和实战模拟演练。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模拟演练,时间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决定,演练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演练方案由安环部提出。

演练参与人员包括:参演人员、控制人员、模拟人员、评价人员和观摩人员。所有演练参与人员在演练过程中都应佩戴能表明身份的识别符。

演练要有详细的计划、方案、摄影摄像资料、演练记录和评估总结。

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和演练总结三个阶段,各阶段的基本任务见图13.2-1

13.2-1   综合性应急救援演练实施的基本过程

(3)演练结果的评价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的效果做出评价,并详细说明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演练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照公司的要求,划分为不足项、整改项和改进项。

A)严重不符合项

指演练过程中观察和识别出的应急准备缺陷,可能导致在紧急事件发生时,不能确保应急组织和应急救援体系有能力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保护公众安全与健康。严重不符合项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纠正。演练过程中发现严重不符合项时,策划小组应对该严重不符合项进行详细说明,并给出应采取的纠正措施和完成时限。

B)轻微不符合项

指演练过程中观察和识别出的,单独不可能在应急救援中对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应急准备缺陷。轻微不符合项应在下次演练前予以纠正。以下两种情况的轻微不符合项可列为严重不符合项:一是某个应急组织中存在两个以上轻微不符合项,共同作用可影响保护公众安全和健康能力的;二是某个应急组织在多次演练过程中,反复出现前次演练发现的轻微不符合项问题的。

C)观察项

指应急准备过程中应予以改善的问题。不同于严重不符合项和轻微不符合项,它不会对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生产产生严重的影响,视情况予以改进,不必一定予以纠正。

13.3预案修订

应急预案经评审后,由公司经理签署发布并上报阿拉善生态环境局阿拉善左旗分局备案。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对应急预案的统一管理;应急指挥办公室负责预案的管理发放,发放应建立发放记录,并及时对已发放预案进行更新,确保各部门获得最新版本的应急预案;应发放给应急指挥小组成员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岗位;应急预案评审由公司根据演练结果及其他信息,每年组织一次评审,以确保预案的持续适宜性,评审时间和评审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下列情况下,应对应急预案及时修订:

1)危险源发生变化(包括危险源的种类、数量、位置)

2)应急机构或人员发生变化;

3)应急装备、设施发生变化;

4)应急演练评价中发生存在不符合项;

5)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应急预案的修订由应急指挥办公室根据上述情况的变化和原因,向公司领导提出申请,说明修改原因,经授权后组织修订,并将修改后的文件传递给相关部门。预案修订应建立修改记录(包括修改日期、页码、内容、修改人)。

13.4预案备案

应急预案评审由公司安环部根据演练结果及其他信息,组织公司内部及外部专家组评审,以确保预案的持续适宜性,评审时间和评审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公司应将最新版本应急预案报阿拉善盟生态环境保护局阿拉善左旗分局或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14附则

14.1预案的签署和解释

1)公司应急预案经评审后,由公司经理签署发布;

2)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应急预案的统一管理;

3)公司办公室负责预案的管理发放,发放应建立发放记录,并及时对已发放预案进行更新,确保各部门获得最新版本的应急预案;

4)应发放给应急指挥小组成员和各分厂主要负责人、岗位;

14.2预案的实施

本预案自签发之日起实施,并将本预案下发至所有有关人员。

 

 

 

 

 

 

 

 

 

 

 

 

 

 

 

 


 

15 附件和附

附件应急处置程序流程图

附件应急救援通讯录

附件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附件4  环评批复

附件应急预案启动令

附件应急预案终止令

附件应急处置卡

附表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

附表突发事件信息快报表

附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习记录表

附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习考核表

附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变更记录表

附图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2  分厂平面布置及安全疏散图

 

 

 

 

 

 

 

 


 

附件1:应急处置程序流程图

 


附件2:应急救援通讯录

公司应急成员通讯录

应急岗位

  

  

  

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

总经理

黄朝军

13327133277

副总指挥

副总经理

俞发强

18148308266

成员

一分厂厂长

彭家宏

13614835012

成员

二分厂厂长

张政东

13514833106

成员

动力车间主任

徐安

13654839806

应急救援办公室

组长

二分厂厂长

张政东

13514833106

组员

办公室副主任

杨永平

13947495396

保卫警戒组

组长

安监部副主任

   

15248316000

组员

安全员

童彗军

13948006095

组员

安全员兼特种设备检测员

王银生

18748305700

抢险救援组

组长

安监部主任

焦吉明

18604839883

组员

安监部副主任

俞博林

18804838978

组员

安全员

许多虎

13947491155

组员

二分厂副厂长

王献林

18148307110

技术专家

应急监测组

组长

总工程师

石志军

13134833007

组员

总经理助理

石承海

15204838397

组员

一分厂副厂长

卢向海

15248833070

物资供应

后勤保障组

组长

办公室主任

付成军

13804739192

组员

办公室副主任

杨永平

13947495396

组员

办公室后勤管理员

乔五元

15904838886

对外联络信息发布组

组长

团支部书记

徐金燕

13624732089

组员

标准化专员

俞博林

18804838978

组员

采购员

同乐格

13634735573

兼职救护队

队长

采购部主任

王彦国

13948021897

队员

医疗站长、医生

李宏广

15504831081

队员

护士

范淑霞

13664833659

队员

采购部副主任

姚阿祥

13948026109

队员

采购员

   

13947497403

24 小时值班电话

18604839883

 

 

 

外部机构通讯录

序号

  

  

  

1

医疗急救

120

2

阿拉善盟疾控中心

0483-8331807

3

阿拉善盟中心医院

0483-8335054

0483-8332831

4

阿拉善左旗应急管理局

0483-8198034

5

阿拉善盟应急管理局

0483-8352113

12350

6

报警电话

110

7

阿拉善左旗公安局

0483-8770121

8

火警电话

119

9

阿拉善左旗公安消防大队

0843-8180022

10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122

11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

0483-8341056

12

阿拉善盟环境监察支队

0483-8356260

13

阿拉善盟环境监测站

0483-8332077

14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局阿拉善左旗分局

0483-8225748

15

阿拉善左旗环境监测站

0483-6102018

16

阿拉善左旗应急办

0483-8226602

17

太西煤集团救护大队

13948016860

王建斌

18

阿拉善电业局

0483-3982410

 

 

 

 

 

 

 

 

 

 

 


 

附件3: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3.1  应急物资储备明细

序号

名称

数量

存放位置

管理措施

管理责任人

手机号码

1

消防沙箱

20个

一分厂

定期检查更换

唐培筠

黄福元

王福生

15048312199

2

消防锹

4把

定期检查更换

15048312199

3

灭火器

110具

定期检查更换

15048312199

4

长管式呼吸器

3个

定期检查更换

15048312199

5

过滤式呼吸器

6个

定期检查更换

15048312199

6

安全带

5条

定期检查更换

13947491608

7

安全帽

20顶

定期检查更换

13947491608

8

消防救生服

2套

定期检查更换

13947491608

9

消防斧

2把

定期检查更换

13947491608

10

绝缘手套

10双

定期检查更换

13947491608

11

绝缘靴

8双

定期检查更换

13947491608

12

担架

2个

定期检查更换

13624733178

13

消防水桶

2个

定期检查更换

13624733178

14

绝缘拉杆

1个

定期检查更换

13624733178

15

验电笔

1个

定期检查更换

13624733178

16

急救箱

3个

定期检查更换

13624733178

17

消防沙箱

11个

二分厂

定期检查更换

马晓明

许多杰

李新军

13948057574

18

消防锹

7把

定期检查更换

13948057574

19

灭火器

199具

定期检查更换

13948057574

20

长管式呼吸器

3个

定期检查更换

13948057574

21

过滤式呼吸器

6个

定期检查更换

13948057574

22

正压式呼吸器

1个

定期检查更换

13948057574

23

安全带

6条

定期检查更换

13294830003

24

安全帽

30顶

定期检查更换

13294830003

25

消防服

4套

定期检查更换

13294830003

26

消防斧

4把

定期检查更换

13294830003

27

绝缘手套

2双

定期检查更换

13294830003

28

绝缘靴

2双

定期检查更换

13294830003

29

担架

2个

定期检查更换

13948044942

30

消防水桶

2个

定期检查更换

13948044942

31

绝缘拉杆

2个

定期检查更换

13948044942

32

验电笔

2个

定期检查更换

13948044942

33

急救箱

4个

定期检查更换

13948044942

34

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仪

4个

定期检查更换

13948044942

35

消防沙箱

13个

动力车间

定期检查更换

许安

13654839806

36

消防锹

25把

定期检查更换

许安

13654839806

37

灭火器

120具

定期检查更换

李万成

13948059990

38

长管式呼吸器

3个

定期检查更换

李万成

13948059990

39

过滤式呼吸器

6个

定期检查更换

张吉利

13948063213

40

防爆无线对讲机

4台

安监部

定期检查更换

焦吉明

18604839883

41

噪声检测仪

1台

定期检查更换

郭东

15248316000

42

红外线测温仪

1台

定期检查更换

俞博林

18804838978

 


 

附件4:环评批复

 

 


 

附件5:应急预案启动令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启动令

 

                   时,发生在                        (地点)

                                 (事件名称),其标准已达到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预警(     )级预警标准,现启动公司突发环境事件(     )级预警,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签发人:             

                                                          


附件6:应急预案终止令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终止令

 

 

                    时,发生在                        (地点)

                                 (事件名称),其应急响应工作已结束,现终止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各有关部门做好后期处置工作。

 

 

                                               签发人:              

                                                         

 

 


 

附件7:应急处置卡

煤焦油泄漏应急处置卡

步骤

处置

负责人

报告

立即向班长、值班技术员、外操报告。

岗位人员

响应

①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部门负责人,部门成立现场应急

处置小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同时进行应急处置,并根据事故的大小及发展态

势向公司领导、应急办公室报告和扩大应急救援级别。

②必要时,及时向 119 或 120 等报警求援。

第一发现人立即向事故部门负责人报告,事故判断,确认事件等级,立即向相应的事故部门负责人、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岗位人员值班干部

初步

处置

通知事发周围人员远离事发地。

岗位人员

①发生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人员到达现场立即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组织人员配备防护装备进入泄漏区进行处理,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②小量泄漏:泄漏油品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待油品被充分吸收后将附有油品的材料运至指定的场所进行专业处理。

③大量泄漏:则堵漏后,使用防爆泵将泄漏的焦油转移至专用收集容器(地槽)内,回收或运至专业处理场所处置。

④若大量泄漏并引发火灾,立即向公安消防机构报火警,并派人接应消防车辆,以及向开发区应急办、开发区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报告,请求支援。

⑤应急疏散组人员立即通知周边居民、社区,组织人员紧急从上风向撤离,到指示地点进行集合,清点人数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确保没有人员被困(或滞留)在生产区域。以泄漏源100米为半径设立警戒线,现场主要出入点设人员把守,禁止一切与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警戒区域。

⑥安排人员在入厂道路上引导外部救援单位车辆进入厂区。公安消防到来后,由公安等部门组织抽调力量负责组织实施,并维持员工集合点的治安秩序。

⑦应急监测人员应对警戒线周边的毒性气体含量进行取样分析,结果随出随报,防止含量过高发生次生灾害。

应急人员

组织现场无关的人员及时撤离。

管理人员

事故控制后清理现场

岗位人员

应急监测方案

大气监测要点如下:

①监测因子:非甲烷总烃

②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仪或其他便捷的快速检测仪器。应当确定好采样的流量和采样的时间,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和风速,采样总体积应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③监测布点:事故点点上风向以上30m设对照点,在下风向最近居民点或企业等人口聚集点设监控点(至少3个)。

④监测频率:两次监测浓度均低于同等级空气标准值或已接近可忽略水平为止。

应急监测队伍

专业

救护

窒息救治方法:将伤员抬到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静息,尽量远离火源。同时解开衣服、裤带,放低头部,冬天注意保暖。并立即作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以复苏心肺功能,然后给氧吸入,以高压氧气为最好。迅速与医生联系送往医院救治。

CO 中毒救治方法:将伤员抬到空气新鲜流通的地方静息,尽量远离火源。同时解开衣服、裤带,放低头部,冬天注意保暖。若伤员呼吸停止,应立即作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以复苏心肺功能。也可采用针刺、掐压人中、十宣等穴位促醒。有条件的立即给氧吸入,以高压氧气为最好。一氧化碳中毒症状较轻的伤员,可喝少量食醋,让其迅速清醒。迅速与医生联系

送往医院救治。

烧伤救治方法: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特别是化纤衣服。以免着火衣服和衣服上了的热液继续作用,使创面加大加深。热力烧伤后及时冷疗可防止热力继续作用于创面使其加深,并可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水肿。将烧伤创面在自来水笼头下淋洗或浸入水中(水温以伤员能忍受为准,一般为15~20℃,热天可在水中加冰块),后用冷水浸湿的毛巾、纱垫等敷于创面。时间无明确限制,一般掌握到冷疗之后不再剧痛为止,多需0.5~1小时。冷疗一般适用于中小面积烧伤,特别是四肢的烧伤。对于大面积烧伤,冷疗并非完全禁忌,但由于大面积烧伤采用冷水浸泡,伤员多不能忍受,特别是寒冷季节。为了减轻寒冷的刺激,如无禁忌,可适当应用镇静剂。

应急人员

注意事项

无关人员撤离;救援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天然气泄漏现场应急处置卡

步骤

处置

负责人

报告

立即向班长、值班技术员、外操报告。

岗位人员

响应

通知管理区调度、安全工程师。

值班干部

安全工程师启动应急处置,技术员协同指挥事件处理。

安全工程师

初步

处置

通知事发周围人员远离事发地。

岗位人员

1.接警-值班人接警,判断报警信息是否属于应急信息,报警信息询间记录完整,指导用户前期处置。

2.报告(或扩大应急)-值班人直接向客服主任报告预警,客服主任近一步向调控中心报告扩大应急,并指派应急人员赶赴现场。

3.出警-应急抢修人员检查应急装备,迅速出警。

4.处置-处置人员赶赴现场关闭受影响管线控制阀门,保护好现场并警戒。在确保现场安全的前提下,进入现场取证、拍照。客服主任及时将现场情况上报公司应急小组。待公司各应急小组到达后,主要负责对事发现场进行警戒,疏散救护组对事发地点群众进行疏散,对停气单元张贴停气通知单。

根据公司应急小组指令,对受到影响的用户置换送气。送气完成后,对该送气立厅或单元住户家中燃气管线及设施进行逐户检测,确保无燃气泄漏。运行正常后于24h 内进行一次回访,并及时总结分析和上报。

应急人员

组织现场无关的人员及时撤离。

管理人员

事故控制后清理现场

岗位人员

专业

救护

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皮肤接触:用水冲洗15分钟,衣物与鞋清洗干净,出现不适就医。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3.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请医生处理。

应急人员

注意事项

无关人员撤离;救援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卡

响应程序

情形(现象)

处置措施

责任人

发现

发生焦煳味

(1)当值值长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安排人员进行检查、处置;

(2)通知消防队。

值长

发生冒烟或明火

(1)当值值长应立即通知消防队;

(2)相关部门负责人,安排人员进行检查、处置。

值长

发生影响到机组负荷的火险时

(1)当值值长向公司领导汇报,立即启动公司应急通讯网;

(2)应急指挥部、各部门、各专业抢险队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到位。

值长

相关部门负责人

先期处置先

发生焦糊味、冒烟或明火

(1)发生火灾时,现场人员立即消防队报警;同时使用现场配备的灭火器材进行初期火灾的补救,判断起火原因,通过在安全位置停运设备、停电、关门等措施,控制明火蔓延。

(2)消防队赶到现场后立即向现场指挥汇报,在专业人员的陪同下进行火情侦察,下达灭火作战指令;

(3)保卫人员应设置警戒线,禁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4)在当值值长的指挥下,现场抢险队员应分为两组,一组配合消防队灭火(向消防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另一组负责转运周围易燃物品到安全地带,不可转移的易燃设备旁,要采取降温、隔离等措施。

值长

 

相关部门负责人

 

行政事务部

汇报

发生焦糊味、冒烟或明火

汇报当值运行负责人和本部门领导---安排人员核实---确认明火或相关数据已显示异常---值长通知消防队、启动应急通讯网—公司领导宣布应急行动开始---各专业抢险队到位、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立--召开应急会议、明确前线指挥人员、组建现场工作组及其他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等—按照分工开展工作。

值长

应急响应

达到Ⅰ级、Ⅱ级预警标准并发生焦糊味、冒烟或明火的

由值长汇报主管生产领导批准后启动应急响应;

 

值长

达到Ⅲ级、Ⅳ级预警标准并发生焦糊味、冒烟或明火的

由值长启动应急响应。

达到Ⅰ级、Ⅱ级预警标准并发生明火的

由领导小组组长指定前线指挥人员负责现场处置,并组织有关人员召开应急会议,部署警戒、疏散、信息发布、现场处置及善后等相关工作,各专业抢险队按照职责进行处置。其他情况由值长负责上述工作。

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环境符合有关标准;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

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

当满足以上五个条件后,由指挥部总指挥宣布应急行动正式结束,各项管理工作进入正常运作,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值长

注意事项:(1)应急处置时注意防止中毒、窒息、烧烫伤;

(2)及时将着火部位进行隔离,防止火灾进一步扩大;

(3)不熟悉现场情况和灭火方法的人员不得进入危险区域;

(4)应急救援结束后要全面检查,确认现场无火灾隐患。

 

 

 


 

附表1: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

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单

报告单位

报告人姓名

事故发生时间

       

报告人电话

事故持续时间

 

报告人职务

事故地点/部位

泄漏物质的危害特性

消除泄漏物质危害的物质名称

危害情况

人员伤亡

设备受损

死亡

重伤

轻伤

建筑物受损

财产损失

波及范围

设施损坏情况

已采取的措施

周边道路情况

与有关部门协调情况

应急人员及设施到位情况

应急物资准备情况

事故发生原因及主要经过:

 

 

 

危险物质泄漏情况:

泄漏危险化学品名称(固、液、气):

泄漏量/泄漏率:

毒性/易燃性:

火灾爆炸情况:

环境污染情况:

事态及次生或衍生事态发展情况预测:

 

天气状况:温度             风速           阴晴          其它

单位意见

填报时间

     

签发

 

附表2: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快报表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快报表

单位名称(盖章):

事件时间                      事件地点

事件单位                                事件类别

事件单位  姓名                   事件单位姓名                            

联系人    电话                     负责人     电话

事件已死亡                         事件中毒

                                 

一、事件起因、性质、简要经过、人员受害和经济损失等情况初步估计

 

 

 

二、事件现场情况及应对处置采取的主要措施

 

 

 

三、事件相关专业基础数据资料,及其他情况

 

 

 


 

附表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习记录表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习记录表

预案名称

组织部门

演习时间

演习地点

总指挥

副指挥

参加部门

和单位

演习方式

演习类别

演习程序

预案评审

适宜性:全部能够执行

执行过程不够顺利

明显不适宜

充分性:完全满足应急要求

基本满足需要完善

不充分,必须修改

演习效果评审

人员到位情况

迅速准确  基本按时到位

个别人员不到位

重点部位人员不到位

职责明确,操作熟练

职责明确,操作不够熟练

职责不明,操作不熟练

物资到位情况

现场物资:  □现场物资充分,全部有效

现场准备不充分

现场物资严重缺乏

个人防护:  □全部人员防护到位

个别人员防护不到位

大部分人员防护不到位

协调组织情况

整体组织:  □准确、高效

协调基本顺利,能满足要求

效率低,有待改进

疏散组分工:安全、快速

基本能完成任务

效率低,没有完成任务

实战效果评价

达到预期目标

基本达到目的,部分环节有待改进

没有达到目标,须重新演练

支援部门和协作有效性

报告上级:                                  □报告及时

联系不上

安全部门:                                  □按要求协作

行动迟缓

救援、后勤部门:                            □按要求协作

行动迟缓

警戒、撤离配合:                            □按要求配合

不配合

记录人:      审核:      记录时间:              

 


附表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习考核表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演习考核表

预案名称

组织部门

演习时间

演习地点

总指挥

副指挥

参加部门

和单位

演习方式

演习类别

演习程序

演习描述

                

人员到位情况

物资到位情况

协调组织情况

支援部门协作有效性

演习效果评价

参演人员签名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记录人:                                 记录时间:

附表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变更记录表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变更记录表

日期:                                           填表人:

原应急预案内容

变更后内容

经经办人

 

 

   签字:               

 

  (盖章)

公司法人

 

 

   签字:               

 

  (盖章)

 


附图1:项目位置图

 


附图2: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总平面图及疏散图

附件3  内蒙古太西煤集团兴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人员应急疏散路线指示图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
该信息所属栏目不允许发表评论!
该信息所属栏目不允许发表评论!

通知公告

服务热线